一、有機農業的慨念
關于有機農業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當時美國農業部土地管理局局長King途徑日本到中國,他考察了中國農業數千年興盛不衰的經驗.并于1911年寫成了《四千年的農民》一書。書中指出:中國傳統農業長盛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國農民的勤勞、智慧和節儉,善于利用時間和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以人畜糞便和一切廢棄物、塘泥等還田培養地力.該書對英國植物病理學家Albert Howard影響很大,于30年代初在《農業圣典》一書中提出了有機農業的思想,受Howard的影響,1940年美國的J.I.Rodale買下了位于賓州庫茲鎮的一個有63英畝土地的農場.開始了有機園藝的研究,1942年出版了《有機園藝和農作》(現名《有機園藝》)開始了有機農業的實踐.有機農業思想經歷了漫長的實踐,直到八十年代一些發達國家政府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這時有機農業的概念才開始被廠泛地接受。有機農業從產生到快速發展與現代農業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有機農業定義為是指遵照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過程。這些技術包括選用抗性作物品種,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內的作物輪作體系,利用秸稈還田、施用綠肥和動物糞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養分循環,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蟲草害 采用合理的耕種措施,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產體系及周圍環境的基因多樣性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有機轉換過程。
二、有機農業標準 IFOAM作為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的積極倡導者,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大的影響。IFOAM在尊重有機農業發展歷史及其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有機生產的自愿性特點和有機農業地域性強的特征。充分考慮以生產者和消費者為主的多方面的意見,在公開的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有機農業生產的基本標準,IFOAM在標準制定上的目標是:在有機生產的各個部分都堅持有機農業的定義;確保有機產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確保有機標準不會成為貿易障礙;在一個協調的框架內允許變化;確保公平的規則。 有機標準發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世界范圍內不同層次的標準體系,主要表現在國際水平、地區水平、國家水平和認證機構水平等四個方面。這里簡單分述如下:
1、從國際水平上看,有機標準有IFOAM的基本標準。IFOAM基本標準和準則作為國際標準已在ISO注冊,是地區標準、國家標準和認證機構自身標準的基礎,是標準的標準。IFOAM基本標準每兩年進行一次修改。
2、從地區水平上看,有歐盟標準。1991年EU有關有機農業的規則被發表于EU的官方刊物。1999年12月,EU委員會執定通過了有機產品的標識,這個標識可以由EU2092/91規則下的生產者使用。EU關于有機生產的EU2092/91規則中有很多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保護。此外,其他地區目前仍未有自成一體的標準體系。
3、從國家水平上看,除了15個歐盟成員國外,日本、阿根廷、巴西(草稿)、澳大利啞、美國、智利、匈牙利、以色列、瑞士等國家都有自已的標準。不同國家的有機標準的發展歷程各異,但共同的特點是發展歷史短,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左右。現舉幾例說明如下:
美 國:1990年通過聯邦法—一有機食品生產法案:1992年成立國家有機食品標準委員會(NOSB);1994年NOSB提交有機標準建稿;1997年美國農業部(USDA)制定有機規章提案;1998年USDA著手修改有機規章;1999年有機貿易協會(OTA)發布美國民間有機標準;2000年3月USDA第二次提交有機規章提案;2001年夏天公布并開始執行美國的有機標準。
意人利:在八十年代中期,意人利最早的地方協調代理處建立了國家有機農業委員會。該委員會由來自意人利各地區的機構及消費者協會組成,確定了第一個有關有機農業的全國性自我調整標準。AIAB,意人利最大的認證機構,現在正在著手建立意人利第一個生態觀光標準。
日 本:早在1935年,日本宗教和哲學領袖岡田茂吉就倡導“建立一個不依賴人造化學品和保護稀有資源的農業生態系統”,進入六、七十年代,日本民間一些人士紛紛探索保護環境的農業生產體系 并相繼產生了一批有機農業的民間交流和促進組織,如。自然農法國際基金會、日本有機農業研究會、日本有機農業協會等等。1992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制定了《有機農產品蔬菜、水果生產準則》和《有機農產品生產管理要點》,并于1992年將以有機農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列人保護環境型農業政策。2001年正式出臺的JAS法標志著在日本有機農業生產的規范化管理已完全納入政府行為。
4、從認證機構水平上看,基本上每一個認證機構都建立了自己的認證標準。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一個國家可以有一個認證機構,也可以有多個認證機構(比如美國境內就有40多個認證機構),這些認證機構多數是民間的(如德國的Naturland,英國的Soil Associaatin和美國的OCIA等等),也可以是官方的(如中國的認證機構OFDC)。不同認證機構執行的標準都是在IFOAM基本標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比如歐洲一些認證機構的有機標準,其主要內容多是圍繞畜禽飼養,包括了牲畜、家禽飼養.牧草、飼料生產,肉、奶制品加工等等,而中國以及一些其他亞洲國家的認證機構,其標準則多集中在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生產、野生產品開發、茶葉以及水產等方面.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資源特色。此外,根據不同地區的特征和需要,不同認證機構對標準的發展也有所不同,這其中多數認證機構仍以IFOAM基本標準的內容為主,標準比較原則化,也有一部分認證機構已根據本地區或本國實際,進一步發展了IFOAM標準,使之更具體化,便丁操作,比如德國的BLOLAND已經建立了針對不同產品的標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