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有機食品產業迅速發展。但有機食品認證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影響了行業聲譽。國外有機標準與國內有機標準的不統一也是需要協調的過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主任肖興基認為,只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有機食品的市場誠信度、推動有機食品產業發展。
肖興基說,有機食品是最高層次的健康安全食品。有機認證作為有機產品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是連接有機產品與消費的紐帶。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我國有機食品認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國有機食品認證也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部分有機產品生產企業重認證、輕貫標和咨詢。與國外同類標準相比,目前,我國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對生產企業的農業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更高;而農業生產者特別是農民,在質量體系文件編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機農產品咨詢專家數量和咨詢費用的限制,部分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單位重認證結果、輕咨詢工作,僅邀請質量認證咨詢專家編寫質量管理文件,很少向生產和加工技術專家咨詢,結果造成“兩張皮”:寫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導致真正的有機生產技術水平并不高。
第二,有機產品認證工作自身的難度較大。有機產品生產是一項集管理、技術、誠信和環保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有機生產倡導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相對于其他傳統安全食品認證特別重視終端產品的認證而言,有機產品則強調從育種、播種、病蟲草害防治、收獲、加工、運輸到銷售的全過程監控,并通過完整的記錄體系來實施追蹤審查。因有機產品生產自身的特殊性、復雜性,造成了有機產品認證的工作量大、難度系數和風險性相對較高。因此,有機產品認證必須以過程檢查為基礎,對實際生產情況和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全面核查,必要時,還要對產品或環境、土壤進行抽樣檢測。
第三,有機認證機構差異性較大。認證機構的誠信和自律是提高認證有效性的關鍵。當前,國家認監委根據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規章和標準,對全國有機產品認證活動進行統一管理。自1995年以來,除少數國外有機認證機構進入中國開展有機食品的出口認證外,國內不同類型、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不斷增多,經國家認監委批準注冊的有近30家,少數認證機構在尚未得到國家認可資質的情況下就開展有機認證業務,這將影響認證的有效性。
第四,有機認證機構對獲證企業的監管力度不夠。當前,一些認證機構對獲證企業重認證、輕監督,導致一些獲證單位的違規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糾正,加上有機產品執法監管還沒完全到位,這將影響我國有機食品的質量、認證市場的聲譽和認證的有效性。
第五,有機產品認證的誠信問題。與其他認證一樣,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行業的信譽。自GB/T19630-2005有機產品國家標準頒布實施以來,國家對標準宣貫力度不斷加強,我國有機食品行業保持著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但強勁的市場拉動也有可能使極少數認證機構只顧眼前利益,僅看重數量的增長,使消費者對有機產品認證有效性產生懷疑。據悉,國外已有少數同行對中國當前快速發展的有機產品行業產生了質疑。有機認證機構如果脫離誠信,最終必將被市場所淘汰。
肖興基認為,現階段是中國有機認證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及時規范認證機構行為、提高有機產品認證有效性,已勢在必行。針對有機認證中存在的問題,有關單位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有機食品產業健康穩步發展:一是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應建立誠信機制,高度重視有機食品認證的有效性。二是有機食品生產企業應加強品牌意識,嚴格按照有機認證要求組織生產,抵制沒有資質、弄虛作假的認證機構。三是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有機食品認證和生產中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