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復雜的,但它早在古文明時代就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可以從古建筑、古陶瓷和古幣中輕而易舉地證實這一點。在古代的中國尤其如此,第三方認證,或者說合格評定,其實也在古時候就應用了。只要看一看中國西安秦始皇陵出土的兵傭和長城,就可以知道當時簽署合同的供貨方要 按照準確的規格提供原材料并且肯定有人在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國家一級的標準化來源于古歷史.而國際一級的標準化 相對來說是一件歷史只有約100年的新生事物。國際標準化組 織(ISO)更年青,成立于1947年,還不到半個世紀。但世界的發 展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進行,ISO的47年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長 的時期,這期間許多事物出現了。1947年ISO剛成立時,只有 17個成員團體,大部分在歐洲,例如英國、法國和德國,他們 的標準容易在國際上接受,因為他們的形象,早期工業化及其 工程產品享譽世界,盡管國力強,但其國家標準并非到處都得 以實行,國際標準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國際標準化中的一 些基本要求,如共同的工程術語和尺寸,意味著供應商及其顧 客無論在世界何方都用的是同一種技術語言。出于對本國利益 的考慮,其他一些國家也從一開始就參與了ISO的活動.他們根 據本國工業標準的應用情況,影響國際標準的應用.制訂國際標 準,大大便利了產品進入不同國際市場所要進行的不同說明, 這是至今許多國家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原因。除了大工業 國,此外還有日本、原蘇聯和美國, 此外,一些中小工業發達 國家,為了擺脫本國對某一個國家標準的依賴,也積極參與國際 標準化活動。因為依賴別國的標準,本國對該標準毫無任何 影響力。
對某些經濟小國來說,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過去、現在 和將來都有兩條好處:
(1)通過使用國際標準,有利于本國工業在任何國際市場上的 自由競爭;
(2)在制訂國際標準時,無論工業大小,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國際標準的制訂原則是協商一致,即使發展中國家,也有權對 標準制訂發表意見),這些道理在ISO剛成立時就是正確的,至 今仍正確.ISO最近進行的管理機構改革,也是為了使經濟小國 在ISO的決策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使ISO的管理更趨于商業 化,這是ISO的工業成員及政府性成員所希望的。ISO剛成立時 只有17個成員,主要是歐洲國家.現在ISO的成員已達到100個, 遍及全世界.一個十分有意義的事是隨著原蘇聯的解體,一些新 出現的國家通過參加ISO來聲明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 地。
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也有許多ISO成員,他們用國際標準 來比較來自不同國家銷售的產品,國際標準提供了技術轉化,也 促進了發展本國工業,此外國際標準還被進口商用來衡量發展中 國家的產品質量并幫助后者選擇適當的技術要求以節約其資源 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