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SO9000標準中,管理評審是個重要概念,在確保質量方針、目標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有效充分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對于認證企業而言,管理評審是一項必須開展卻難以出效果的活動,我公司自2003年獲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以來,每年都要進行內審-管理評審,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但管理評審的形式、內容和效果均不太理想,下面談一談我們的看法。
1、我公司管理評審以前采取的形式
在評審之前由總經辦下發“管理評審計劃”,要求各職能部門提供各過程存在的問題及質量管理的建議,召開“管理評審會議”,由最高管理者對各部門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決策,責令相關部門限期整改,最后由管理者代表匯總整理下發“管理評審報告”及“管理評審項目整改通知單”,要求限期整改,并由總經辦跟蹤驗證,形成整改措施完成報告,作為下一次管理評審的輸入材料之一,整個管理評審結束。
這種以會議形式召開的管理評審弊多利少,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形式化:
由于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大多抓生 產經營和管理,對企業質量管理現狀、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十分了解,會回避一些深層的問題;
另外日常工作中也在不斷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管理評審會議”就變成了走形式的一種會議,該解決的已經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即便召開“管理評審會議”也解決不了。
2)缺乏時效性:
質量管理體系是在特定的內外部環境下建立的,而組織的內外部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例如組織機構、人員變動、新配方試驗、新技術的引進等內部環境的變化,市場,顧客,法律法規,標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等,所有這些變化都是隨時隨地發生的。
因此,在固定時間內依靠一次管理評審會議,無法及時對以上那些重大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對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做出的決策缺乏時效性。
3)缺乏有效性:
由于公司管理評審變成走形式的一種活動,做出的決策和調整又缺乏時效性,
那么這種形式開展的管理評審自然就缺乏有效性,時間長了,大家對管理評審失去積極性,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
對管理評審,ISO9001:2000版標準中并沒有規定固定的形式,各個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采取符合企業特色的管理評審形式。
就我公司而言,可以采取“管理評審”與“質量分析會”相結合的形式來開展管理評審。我公司每周三召開“質量分析會”,由總經辦主任主持會議,最高管理者,各職能科室及生產部門一把手參加,主要圍繞本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或隱患,制定相應的措施,責成相關部門或相關責任人實施整改,并在下次“質量分析會”上反饋完成情況,形成質量分析會議記錄,并由總經辦整理下發會議紀要。
此“質量分析會”的形式,其內容、目的和程序方面,雖然與質量評審存在一定差別,但由最高管理者針對質量管理、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評審,制定措施,及時實施整改的根本目的和形式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只需在內容和范圍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調整即可。
2、我公司管理評審目前采取的形式
1)在“管理評審控制程序”規定的時間間隔內,通過“臨時會議通知”的形式告知會議內容、要求等,要求各部門做好準備。
2)各部門將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及存在問題反饋到會議上,如:顧客滿意度調查情況、顧客投訴、售后反饋等,由最高管理者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制定糾正或預防措施,并責成相關部門限期整改。
3)相關部門在下次“質量分析會”時匯報整改 措施完成情況。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由最高管理者做進一步決策,直至措施完成為一個PDCA循環。由總經辦做好記錄并完整保存,在年末或外審之前由總經辦總結重大決策及整改措施完成情況,并形成管理評審報告。
3、目前采取的管理評審形式具有以下優點
1)管理評審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可操作性 強,盡可能避免了走形式的現象。
2)將管理評審的輸入內容分散到多個會議 上,各部門可以隨時隨地將各種變化情況提交管 理評審,所做出的決策或采取的措施針對性較強,時效性較好。
3)由于每次評審所做出的決策都能按照PDCA循環的要求進行,有計劃、有檢查,管理評 審的效果較好。
4)由于各部門提出的問題,在會上都能得到 決策,并能及時解決,充分調動了各部門參加質量 管理的積極性,促進了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提高企業整體質量管理水平。
5)由于整個管理評審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 題不斷解決問題的自我改進過程,符合2000版IS09000族標準“持續改進”的原則要求。
6)從由下而上的被動評審變為由上而下的主 動評審,真正發揮了領導的作用,是2000版ISO9000族標準“領導作用”原則的重要體現。
我公司近兩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管理評審能及時發現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求,能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但也不是十全十美,我們將在以 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完善,不斷提高管理評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