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核的目的和范圍
作為內部審核其目的往往都是為了判斷本組織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充分性,文件的適宜性、符合性及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
可以引用審核計劃中的相應內容。
審核的范圍要描述此次審核活動的內容和界限。如果是一次集中的內審,審核的范圍要覆蓋到質量手冊中描述的要素和部門。
2、審核準則
是審核依據的標準和文件,可以包括所適用的方針、程序、標準、法律法規、管理體系要求,合同要求或行業規范。
可以引用審核計劃中的相應內容。
3、審核實施概況
包括審核的日期、審核組、審核過程概況簡述等。
4、審核的發現
不符合項的描述:首先要描述這次內審中查出的所有不符合項總數和不符合項性質的分類。
不符合項按其原因來分,可以分為三類
。1)體系性不符合:建立的文件化管理體系不符合《評審準則》或與實際不相適應;
(2)實施性不符合:建立的文件化管理體系實際上沒有執行或執行得不徹底;
。3)效果性不符合:建立的管理體系雖然執行了,但未實現目標。
按不符合的嚴重程度來分,則可分嚴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
通常把體系運行出現系統性失靈或區域失效,影響產品質量及產生嚴重后果的不符和現象確定為“嚴重不符合”。
對滿足管理體系標準或體系文件的要求,屬于個別的、偶然的、孤立的失效現象,影響的范圍較小,可確定為一般不符合。
5、審核的結論
是審核組考慮了審核目標和所有審核發現后得出的最終審核結果,應包括以下方面的結論:
管理體系在審核范圍內是否符合審核準則;
管理體系在審核范圍內是否得到了有效效實施;
管理評審過程對確保管理體系的持續適宜性有效性的能力。
內審報告不只是對不合格項的陳述,應該還有對符合性的陳述,內審不是去搜錄不合格,而是對整個體系的運作狀況根據審核的發現進行判斷。
總體的符合性如何,是否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即有效性),哪些過程是完全受控甚至是做得出色的等等,這應該是內審報告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6、審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分析
作為內部審核員可以根據審核發現以及自身的認識及知會,提出審核發現不合格的原因,及需改進的方面,這是內審報告中非常有價值的內容。
7、前次審核后的糾正措施的執行情況及效果
審核時還要檢查上一次審核中的不符合項糾正措施的實施及驗證情況的記錄,將檢查結果在內審報告中作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