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評審是質量管理體系自我完善的一個重要措施,通過管理評審可以促使公司各項制度程序更加規范完善,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情況,下面分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做好管理評審。
一、目前管理評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管理評審的概念理解不清,管理評審和內審混淆,把管理評審雷同于公司的內部審核,特別是**次實行新版質量體系的單位在管理評審時僅僅是討論內審中應該處理的問題,把管理評審與內審等同操作,這樣的管理評審是起不到應有作用的。
2、職能部門對管理評審的程序不熟悉,造成計劃不夠詳盡、評審目的不明確。
這種模糊操作、流于形式的評審,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管理評審內容格式化,重點不突出,沒有將應該解決的問題列入評審內容,出現年復一年雷同的評審結論。
3、將管理評審與公司的發展方針分離考慮,認為管理評審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特有產物”,屬一般技術管理范疇,不能與公司的經營發展、人力資源配置、組織機構等重大決策相提并論。
4、管理評審輸入資料不完整。
由于對管理評審應該評審哪些內容不清楚,往往造成管理評審會上只是關注內審時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沒有對公司整體資源狀況等進行分析,更沒有對制定的質量目標進行分析。因此使得管理評審不完整,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5、各職能部門準備不充分,輸入的信息質量不高,報喜不報憂。
對于較敏感或難以解決的問題,評審時避重就輕,無法抓住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解決不了主要問題。
6、糾正/預防措施不具體,落實不到位。
管理評審中列出的問題,有些因涉及體制、機制或職責等重大敏感問題,需做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的糾正措施。這就容易造成列出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由于責任不清,計劃性不強,糾正措施難以落實到位等現象。在管理評審時提出了一些問題,但沒有責任部門負責跟蹤落實,也沒有驗收和效果評價。管理評審在整個管理體系中是管理環的一個環節,而管理評審本身也應該是一個小的管理閉環,由于缺乏對提出問題的跟蹤落實,從而造成管理評審只是履行了一種形式,而未起到完善和改進質量體系的作用。
二、怎樣理解管理評審的含義
1、管理評審概念
管理評審是公司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評價活動,是公司對質量管理體系尋求改進機會的重要環節,是公司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管理評審與內審的區別
質量體系內部審核是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該體系建立所依據的國際/國家標準,而管理評審是確定公司是否達到規定的目標;
內審是針對公司整個質量管理體系而言,而管理評審是針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和公司的全部管理工作而言,內部審核的結果是管理評審的內容之一;
內審的負責人大多是負責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主管,而管理評審的負責人是公司的*高管理者或其代表。
3、管理評審的內容
管理評審的任務是評價公司的方針、目標、管理方案、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存在問題、改進機會和變更的需要,目的是確保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為了尋求改進機會,為了更好發展。因此,管理評審內容應圍繞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三個方面來確定。
適宜性,是指評價管理體系實施后,是否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是否具備適宜于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力。如市場變化、顧客變化、法律法規的更新、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組織機構的變化等等。
充分性,是指評價管理體系是否滿足市場、顧客、相關方、員工、社會當前和潛在的需求和期望,評價管理體系各個過程展開的充分性、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眾多相互關聯的過程的順序是否明晰,職責是否**有效落實,過程的輸入輸出和轉化活動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有效性,是指評價管理體系運行結果達到設定的目標的程度,包括方針和目標的實現,是對管理結果的度量。
管理評審的類型至少有二種:一種是體系保持需要進行的例行、定期評審,這種評審通常每年至少一次;另一種是體系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或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導致質量方針、目標不相適應等具體情況時的評審,這種評審是一種特殊評審,評審內容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例行管理評審的時機和時間,也是要據實際情況確定,通常年中、年末、認證機構外審之前都是進行管理評審的適宜時機,一般在內部審核后開展管理評審。
例行性管理評審至少應評審以下幾個方面
a.方針政策和程序的適用性;
b.管理和監督人員的報告;
c.近期內部審核結果;
d.糾正和預防措施;
e.內外部機構進行的評審;
f. 工作量和工作類型的變化;
g. 客戶的反饋意見和投訴;
h.其他有關因素,如質量控制活動、資源以及員工培訓。
三、管理評審的具體做法
管理評審是一個過程的實施,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編制計劃 輸入資料 處理(評審) 輸出資料 實施驗證
對于這幾個環節,通常的做法以下:
1、計劃制定和工作策劃
(1)編制計劃
為使管理評審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并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職能部門一般應在年初擬定評審計劃,列出本次評審的大概時間、評審內容、參加人員、評審方式,經*高管理者批準后印發。
(2)資料準備
做好管理評審的關鍵是做好評審前的信息輸入。應由職能部門組織中心各有關部門完成輸入性資料的準備工作。職能部門一般在評審前二至三周將評審需要的各種資料通知各相關部門準備,并提出資料至少應包括的內容和要求完成時間。輸入資料根據每年的評審重點確定,評審資料大概可包括以下幾種。
a.全年的質量管理工作報告。
內容可包括:公司資源變化、檢驗工作量、檢驗能力、服務客戶、外部評審/能力驗證、糾正改進(包括上次管理評審決策的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及驗證情況)、人員培訓、上次管理評審問題落實等。
b.本年度的質量體系內部審核及不符合工作整改報告。
由于內審體現了一定時期內整個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應明確提出需要管理評審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及建議。
c.本年度的質量目標達標情況報告。
內容主要是質量目標中規定的目標參數值的分析,包括:質量方針、目標的實現情況及分析資料,顧客抱怨、走訪客戶情況和顧客滿意度的分析;未完成項目的原因、對策和建議,對顧客抱怨較多的項目提出建議解決方案,同期、同行業質量目標的水平,質量方針、目標對內外部市場的適應性,質量目標修訂的建議及依據。
d.人力資源報告。
包括人員結構、總體評價、存在不足及對策建議。
e.人員培訓工作報告。
包括本年度中心內部人員培訓學習情況、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培訓活動有效性評價等。
f.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情況報告。
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儀器設備管理現狀、對儀器設備管理工作的建議等。
g.各相關部門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報告。
包括資源、工作量、能力的變化、質量監督和質量控制工作、學習培訓、檢驗工作中的差錯及糾正、事故及處理、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設想、對質量體系的意見和建議等。
h.其他需提交管理評審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職能部門收集上述資料,并匯總意見和建議。
2、管理評審會議
職能部門提前一星期將管理評審會議通知發到各部門,通知包括會議內容、參會人員、時間、地點等。管理評審會應由公司*高管理者主持,體系涉及的所有部門領導均應參加。會議議程如下:
(1) *高管理者提出擬討論的內容和議題。
(2)聽取質量體系運行報告。
(3)各部門匯報有關工作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4)對意見和建議逐項討論,做出決議。
(5) 職能部門應安排專人做好評審的詳細記錄,并予以保存。
(6)職能部門根據評審結果編寫評審報告,明確評審后輸出的改進要求,經*高管理者批準后印發各有關部門實施改進。
3、跟蹤驗證管理評審決議
各有關部門應嚴格按照管理評審的輸出要求制定相應的措施并實施,及時將實施結果反饋給職能部門。
職能部門應組織相關部門檢查實施情況,驗證實施效果,并收集相應的證據予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