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建立國際通行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需注意以下十大誤區:
第一、企業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最主要動力源于外部需求
的確,現在許多企業是在外部壓力下匆匆忙忙按照ISO9001標準建立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問題在于,很多企業并沒有以此為契機來全面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而僅僅是為了滿足合同方的需要,或者只是為了廣告宣傳的需要,獲得證書幾乎成了唯一的目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咨詢師完全成了替人考試的“槍手”,突擊申請認證也是順理成章,編造記錄應付認證審核也是屢見不鮮。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質量管理水平并沒有提高。
第二、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就意味著對過去質量管理體系的全盤否定
在引入ISO9001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許多中小企業完全拋棄自己行之有效的一些管理方法,不顧實際全盤照抄優秀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其結果是規定的是一套而做的又是另一套,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應付一年一度的審核,審核前突擊編記錄,審核后所有控制文件成為廢紙一堆。
第三、ISO9001標準是一本不適合中國國情、無法掌握的“天書”
學習ISO9001標準的確有一定的難度,但ISO9001標準絕對不是一本無法讀懂的“天書”。至于說到ISO9001標準不適合中國國情,那完全是由于沒有真正準確地理解標準條款,同時咨詢不到位也是企業形成這樣的認識誤區的重要原因。我們看到的質量手冊大都是相互抄來抄去的雷同表述,甚至直接照抄標準條款,沒有結合企業實際做任何實質性的轉化。
第四、提供充足的資金和人力是領導者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過程中應發揮的最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業的高層領導認為,他們的任務即是提供和質量管理體系的咨詢、認證以及實施有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具體的工作應該由下級經理和員工去完成。高層領導不學習標準,從不接受內部審核,不親自參加管理評審這樣的重大活動,甚至在整個認證審核期間也不露面,這樣對企業建立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是非常不利的。
第五、統計技術不適合中小企業
統計技術的確讓大多數中小企業望而生畏,但統計技術不適合中小企業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很多企業都會計算產品合格率、一次驗收合格率,這實際上就是統計技術的簡單應用。中小企業要特別注意學習使用一些工具軟件如Excel,只要能選擇合適的公式、收集并輸入基礎數據,并根據這些工具軟件計算的結果做出分析、判斷就可以了,且不可陷入復雜的數理統計理論和計算公式而不能自拔。
第六、設計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作用就是為了應付審核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對初次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中國企業來說是十分陌生的,甚至很多咨詢師也沒有向企業清楚地闡明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在整個質量管理中的導向和調控作用。長此以往,無形中質量方針似乎就變成了一句口號,質量目標成了一組可有可無的公式和數據,一切都是為了應付審核,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綱領性作用和調節、控制作用。
第七、踏踏實實貫徹執行質量管理文件比認認真真記錄更重要
初次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企業,往往沒有認真記錄的習慣。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踏踏實實地貫徹落實有關質量管理的各項控制措施,就可以確保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也可以讓顧客放心。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恰當的質量記錄,不僅可以為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適宜性提供證據,而且還還可為企業進行數據分析、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第八、應付每年一度的審核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很多企業以獲證為目的,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并沒有認真執行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每當一年一度的監督審核開始之際,有的企業還沒有按計劃開展內部審核、管理評審,更多的企業是忙于補填記錄。顯然,這是一種對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毫無意義的活動,實際上,只要平時踏踏實實地嚴格按照規定認真實施,準確記錄,輕松通過一年一度的監督審核應該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第九、實施ISO9001標準并不能馬上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實施ISO9001標準有助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但ISO9001標準絕對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質量低劣的產品可能會被市場淘汰,但質量好的產品是否暢銷,除了產品本身的因素外,價格、渠道、促銷、公共關系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市場開發、資金籌措、企業文化等有機地整合,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十、選擇咨詢認證中心的最重要標準就是價格
絕大多數企業在選擇咨詢認證機構時,使出渾身解數壓低咨詢認證價格,而咨詢認證機構為了生存,也不得不一再降價以提高其在咨詢認證市場上的占有率。惡性價格競爭的結果就是導致咨詢質量的嚴重下降,認證流于形式,ISO9001證書的品牌價值也大打折扣。
上述十大誤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企業本身來說,主要原因包括企業外部環境差、人力資源配置不足、家族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缺乏提高產品質量的內在動力,等等。此外,許多咨詢機構并沒有和認證機構真正脫離、咨詢隊伍的水平總體來說不是很高以及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也是導致中小企業采取一些錯誤做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