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HACCP的起源,想必大多數食品同仁都有所耳聞。
在此,本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精神再啰嗦幾句。
HACCP體系是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Pillsbury公司、美國宇航局和美國陸軍Natick研究所共同開發的,主要用于航天食品中。該體系在用于美國太空計劃食品制造時,防止了細菌性、病毒性病原體、毒素及化學和物理的能導致的疾病和對宇航員的傷害。
后來美國FDA陸續頒布了以HACCP原理為基礎的低酸性和酸化罐頭食品、水產品、禽肉、果蔬汁等一系列法規。為了符合這些法規的要求,保證我國出口食品的順利發展,我國從1996起開始在一些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推廣HACCP體系,取得了顯著效果。由此,HACCP的學習和應用在我國食品行業中蓬勃發展。
2002年3月20日,國家認監委為了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衛生質量的管理水平,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認證工作,發布了《食品生產企業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認證管理規定》,自2002年5月1日起執行,拉開了我國HACCP體系認證的序幕。
2015年11月,認監委同GFSI(國際食品安全倡議組織)簽署了《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管局與全球食品安全倡議合作諒解備忘錄》,我國HACCP認證獲得GFSI承認。這代表著我國的HACCP認證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走向了國際。這意味著我國獲得HACCP認證的食品生產企業在進入GFSI成員的供應鏈的時候,不再需要成員的再次審核,或者去申請那些昂貴的國外認證。這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被GFSI承認的食品安全制度,意味著我國的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食品能夠進入國際主流的高端市場。
2021年7月29日,國家認監委2021年第12號公告發布了新版《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認證實施規則》。新版規則中確定了新的認證依據,即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認證要求(V1.0)以及適用時,為滿足進口國(地區)的需求,認證機構可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制定的《食品衛生通則》作為補充的認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