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的生產模式日益多樣化,食品委托生產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經營方式。商品條碼作為識別商品的重要手段,在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有助于產品在市場流通中的快速識別、計價和庫存管理,更是保障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
然而,由于食品委托生產涉及多個主體、多個環節,商品條碼的使用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詳細展開講解。
一、什么是商品條形碼
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代碼組成,表示商品代碼的條碼符號,包括零售商品、儲運包裝商品、物流單元、參與方位置等等的代碼與條碼標識。
二、條碼注冊環節的不規范問題
1、委托方未注冊條碼擅自使用
在食品委托生產中,部分委托方可能由于對商品條碼相關法規缺乏了解,或者為了節省注冊成本和時間,在未取得合法廠商識別代碼并注冊商品條碼的情況下,便要求受托方在產品包裝上標注條碼。
這些未經注冊的條碼往往來源不明,可能是委托方隨意編造的一串數字,也可能是冒用其他企業已注冊的條碼。
這種行為不僅嚴重違反了商品條碼管理的法律法規,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或其他糾紛,無法通過條碼準確追溯到產品的源頭信息。
2、受托方以自身名義注冊條碼用于委托生產產品
有些受托方在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既然是自己負責產品的生產環節,便可以以自身名義申請商品條碼并用于委托生產的產品上。
然而,按照商品條碼的管理規定,商品條碼的注冊應當與產品的品牌所有者或在市場上承擔主要責任的主體相對應。
受托方以自身名義注冊條碼并使用,會導致條碼所代表的企業信息與實際的品牌和市場責任主體不一致。例如,當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如果對產品質量或其他方面有疑問,根據條碼查詢到的企業信息是受托方,而受托方可能只是按照委托方的要求進行生產加工,對于產品的品牌推廣、市場銷售策略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并不承擔主要責任,這就容易造成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出現信息誤導,無法快速有效地找到真正的責任主體,同時也使得委托方在品牌管理和市場運營方面失去了對條碼這一重要標識的有效控制。
3、委托方與受托方共同注冊條碼引發的權責不清
在某些情況下,委托方和受托方為了簡化手續或出于其他考慮,選擇共同注冊商品條碼。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方式往往容易引發一系列權責不清的問題。如在條碼的使用范圍、使用期限、信息變更以及維護管理等方面很容易產生分歧。
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如果市場需求發生變化,需要對條碼所包含的信息進行調整,如產品規格、成分、保質期等信息的變更,委托方和受托方可能會因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而對信息變更的責任和流程產生爭議。
此外,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需要追溯時,雙方可能會相互推諉,導致追溯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有效性。
三、條碼使用權限的模糊界定問題
1、條碼使用范圍約定不明
在食品委托生產合同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常常對商品條碼的使用范圍缺乏明確、細致的約定。
這可能導致受托方在生產過程中,將委托方提供的條碼用于超出約定范圍的產品上。例如,委托方可能只授權受托方在特定規格、特定口味或特定包裝形式的產品上使用條碼,但由于合同條款的模糊性,受托方可能將該條碼應用于其他類似但未被授權的產品變體上。
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條碼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原則,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產生混淆,難以依據條碼準確判斷產品的合規性和生產來源。
2、條碼使用期限界定不清
商品條碼的使用期限是其有效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在食品委托生產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往往忽略了對條碼使用期限的明確界定。
一方面,如果沒有規定條碼的使用截止日期,可能會出現委托生產關系已經終止,但受托方仍然繼續使用原條碼生產產品并投放市場的情況。
另一方面,如果對條碼使用期限的起始時間規定不明確,也可能導致在新產品尚未正式上市或產品生產尚未完全符合質量標準的情況下,條碼就已經被提前使用,從而引發市場上產品信息與實際產品狀態不符的混亂局面,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和市場的正常秩序。
3、條碼使用過程中的監督與管理缺失
在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委托方雖然擁有商品條碼的所有權,但往往在條碼的實際使用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機制。
受托方在生產現場負責條碼的印制、粘貼等具體操作環節,如果委托方沒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制度,很難及時發現受托方在條碼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條碼印制質量不合格、條碼信息與產品實際信息不一致、條碼被濫用或盜用等情況。
而受托方由于自身利益訴求的多樣性,可能不會主動對條碼使用問題進行嚴格的自我約束和糾正。這種監督與管理的缺失,使得條碼在使用過程中處于一種相對失控的狀態,容易引發一系列的質量安全隱患和市場秩序混亂問題,最終損害委托方、受托方以及消費者的多方利益。
四、條碼質量瑕疵問題
1、條碼符號印制質量不達標
食品包裝上的條碼符號需要滿足一定的印制質量標準,以確保能夠被條碼掃描設備準確、快速地識讀。
然而,在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由于受托方的印刷設備性能差異、印刷工藝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對條碼印制質量控制的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常常會出現條碼符號印制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例如,條碼的條和空顏色對比度不夠,無法清晰區分,導致掃描設備難以準確讀取條碼信息;條碼的尺寸不符合標準規定,條的寬度或空的寬度偏差過大,影響條碼的譯碼準確性;條碼符號的清晰度不夠,存在模糊、重影或斷線等缺陷,使得掃描設備容易出現誤讀或無法讀取的現象。
2、條碼數據準確性問題
除了條碼符號的印制質量外,條碼所包含的數據準確性同樣至關重要。
在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由于信息傳遞環節的復雜性和可能存在的人為失誤,條碼數據準確性問題時有發生。例如,產品的名稱、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成分表等關鍵信息在從委托方傳遞給受托方,再由受托方錄入條碼信息系統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信息錯誤、遺漏或數據更新不及時等情況。
此外,條碼數據準確性問題還會影響到企業的庫存管理、銷售數據分析以及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有效性,使得企業在生產計劃制定、市場決策以及質量問題追溯等方面失去準確的數據依據,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
五、條碼信息的錯漏與虛假問題
1、條碼信息與食品實際信息不符
在食品委托生產中,有時會出現條碼信息與食品實際信息不一致的情況。
這可能是由于委托方提供的產品信息有誤,或者受托方在生產過程中對產品進行了未經授權的變更,而沒有及時更新條碼信息。例如,委托方提供的產品配方發生了調整,但未通知受托方修改條碼中的成分信息;或者受托方在生產過程中因原材料供應問題對產品的某些成分進行了替換,卻未相應地更改條碼信息。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無法依據條碼信息準確了解產品的真實情況,影響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同時,在市場監管過程中,監管部門也難以依據條碼信息對產品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進行準確判斷,不利于市場秩序的維護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2、虛假標注條碼信息
個別不良企業在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為了追求不正當的經濟利益,可能會故意虛假標注商品條碼信息。例如,將普通產地的食品標注為知名產地的產品,以提高產品的市場售價和吸引力;或者夸大產品的營養成分含量、功效等信息,誤導消費者進行購買決策。
這種虛假標注行為嚴重違反了商業道德和法律法規,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旦被發現,企業將面臨行政處罰,同時還會遭受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和市場聲譽的嚴重受損。
綜上,食品委托生產過程中商品條碼的使用涉及多個方面的復雜問題,從條碼注冊環節的不規范到使用權限的模糊界定,從條碼質量瑕疵到信息的錯漏與虛假,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對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委托方和受托方應在委托生產合同中明確詳細地約定條碼的注冊、使用、管理等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加強信息溝通與協作,建立健全條碼使用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條碼的印制質量和信息準確性。
只有通過各方的協同合作,才能逐步解決食品委托生產中商品條碼使用存在的問題,推動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