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客戶對產品交貨期的關注越來越密切,更短的交貨期能夠節省客戶等待的時間,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可以說,更快的交貨速度已經成為企業占領市場獲取市場優勢的利器。
對于企業而言,延遲交貨期和提早交貨期都會造成損失,因此在質量和成本都得到較好控制的同時,企業還必須注意交貨期的長短。
1、精益交期管理的定義
精益交期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分階段開展“優化工作方法”“生產排程計劃優化”等系列管理活動,降低交期條款對產品總成本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程度提高生產效率、規范生產作業。
可以說企業的交期管理涉及采購、生產、銷售庫存等全過程環節,包含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物料管理、設備管理等領域。
精益交期管理是針對全價值鏈運作的改善,必須通過企業所有部門共同努力來實現。中小企業通過精益交期管理,不僅能夠對客戶訂單的交期做出精確承諾,而且可以促使自身能更加嚴守交期,甚至不斷縮短交期,在為客戶增益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
2、制訂交期改善目標
為保證產品按照交期如期交貨,企業必須分析目前產品交期的組成,找出造成產品交期延誤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明確各相關部門交期改善目標。
交期改善目標的設定應遵循S.M.A.R.T.W.A.Y.原則,可圍繞以下4類關鍵績效指標來設定。
①交期達成率指標,如供料的三準率(準時、準量、準質)、出貨的三準率(準時、準量、準質)、生產的三準率(準時、準量、準質)
②存貨指標,如存貨周轉率(銷售金額除以平均存貨)、存貨停滯率(呆料占存貨的比例)
③空間指標,如倉庫空間(倉庫占用面積)、廠房空間(廠房平均每平方米產值)。
④財務指標,如撥款現金流量,物流費用,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的金額等。
3、推進交期改善項目的要點
①優化工作方法,設定合理交期
工作方法的優化,包括程序分析、作業分析、動作分析3個層次,從粗略到詳細,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
首先進行程序分析,使工作流程化、優化、標準化。
然后進行作業分析,對以人為主的工序進行詳細研究,科學、合理地安排作業者、作業對象、作業工具三者的布置,達到工序結構合理,減輕勞動強度、減少作業工時消耗、縮短整個作業的時間,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最后,動作分析是指觀察操作者實施的動作,用特定的記號記錄以手、眼為中心的人體各部位的動作內容,并將記錄表格化,以此為基礎,判斷動作的好壞,找出改善點。通過工作方法3個層級的優化,企業可以達到有效縮短交期的目的。
②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即不必對每種產品單獨進行設計,而是精心設計出多種模塊通過不同的方式組合構成不同的產品,解決產品品種、規格、設計制造周期、成本之間的矛盾。
對于小批量定制型企業來說,復雜的定制產品會增加工序和材料品種,最終導致交期延長。企業需要尋找產品的相似結構,將產品系列化、部件模塊化,從而提高設計的準確度和通用性,縮短研發設計出圖的時間,使部分物料和環節達到批量作業。
企業通過模塊化設計可以提高單件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也可以提高工期的可控性。
③柔性生產計劃與排程管理
柔性生產計劃是指企業通過好的預測和計劃管理,對供應鏈中各個環節進行柔性規劃,從而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響應,以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快速交付、客戶化定制的要求。
高級計劃與排程(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APS)是基于供應鏈管理和約束理論的先進計劃與排產工具,包含了數學型、優化及模擬技術,可以為復雜的生產和供應問題找出優化解決方案,它將企業資源能力、時間、產品、約束條件、邏輯關系等生產中的真實情況同時考慮,通過專用算法進行實時和動態響應,保證了供應鏈計劃和生產排產的精確性和有效性,解決了ERP系統不能實時反映物料需求和資源能力動態平衡的問題,最大化利用了生產能力,最大化減少了庫存量,提高了市場反應速度。
④各部門協作,靈活處理變更和異常
企業的銷售部門獲取客戶需求后,綜合本企業的庫存、產能負荷、出貨日程表與客戶對接確定交期。
生產部門根據本企業生產排程原則及產能負荷分析編制生產計劃,進而確定各產品型號的交期。
對于緊急的訂單,企業需在協調銷售生產、采購、倉庫等部門后,排定交期。
交期變更是指客戶、生產部門、天氣等各種原因造成了交期的提前、延后或取消。面對交期的變更,銷售部門應及時發出“交期變更聯絡單”通知相關部門,生產部門修改“交期預定表”,并發出“進度修訂通知”,調整“生產計劃”。
出現生產異常時,根據對異常原因的分析,采取相應的對策。
影響交期的責任部門,應及時向生產管理部門呈報延誤報告,以便生產管理部門協同銷售部門協同修正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