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日常管理就是做四件事,即供應商的選擇、準入、評估與激勵,但所有這些事情都離不開一個前提,那就是供應商管理策略。
對待不同的供應商,應該建立不同的選擇標準,供應商的準入流程、績效評估標準、激勵手段也將因供應商類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要知道,區別對待,是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體現。
那么,企業要如何給所有供應商分類?依據是什么?分類之后如何應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根據什么對供應商進行劃分?
供應商分類,其實涉及2個概念:分類和分級。
一、供應商分類
顧名思義,供應商分類指的是將有共性的采購對象合并到一起,設置專門的采購、技術和質量團隊來管理,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品類管理”,比如:
1. 直接物料:包括原材料、塑膠、五金、電子、機電、包材等類別供應商。
2. 間接物料:包括設備、維修類、裝修、辦公用品供應商。
3. 服務類:包括軟件服務、技術支持、培訓等服務類供應商。
物料品類劃分不一樣,供應商的管理策略也不同。
對于直接物料,供應計劃和連續性直接影響生產,物料質量也與最終產品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采購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建立和維護供應商關系。
而在間接采購中,重點是成本管理,其次是與供應商合作共贏,供應商關系是以交易為基礎的,核心是成本競爭力。
此外,不同的品類,采購項不同,所要求的商務、技術知識也不同。
所謂的【品類知識】,就是積累相關物料工藝、材料、商務等知識,比如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最新的材料都有哪些,常見的生產工藝如何等等。
一般來說,對于重要的品類,企業會設置對應的品類團隊,在品類經理的組織和協調下,制定品類策略,決定優先選擇哪些供應商,并定期更新品類策略。
登高
我們通常建議企業應周期性梳理公司采購品類和物資,并建立品類目錄,定期維護,對定量常采的物資可以選擇與供應商簽訂年框協議,減少多次采購的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
對于低頻需求、可集成的采購,選擇集成【內部采購商城】,將“采購權”下放給需求部門,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此外,通過清晰的品類劃分,可以讓支出類別更清晰,采購人也能夠更好地配置手里的資源與預算。
二、供應商分級
供應商分級管理,更側重于將【同一品類的供應商】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級別劃分。
如何明確定義層級?
由于行業和公司管理方式不同,供應商的等級劃分也有所不同,而比劃分方式更重要的是,劃分標準要統一和簡單易懂,并且企業內部跨職能部門認可。
比較常見的是“四分法”,即從供應商風險、采購金額兩個維度進行劃分。
按照需求和重要程度劃分
杠桿供應商:通常表現為高采購額、市場資源多、買方市場、供應風險低。
采購應多關注該類供應商的價格、付款條件、交貨期和資源整合等情況。
戰略供應商:通常表現為高采購額、市場資源少、賣方市場、供應風險高。
采購應與該類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尋求共同發展,以便得到合適的價格和付款條件。同時,還需關注合同管理,爭取供應商備貨、價值分析及加強研發項目的合作。
瓶頸供應商:通常表現為低采購額、市場資源少、賣方市場、供應風險高。
采購需要重點關注該類供應商的供貨和安全庫存,而不是價格和付款周期。同時,需要定期拜訪,以維持和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盡量讓其轉化為杠桿型或戰略型供應商。
一般類供應商:通常表現為低采購額、市場資源多、買方市場、供應風險低。
采購主要關注該類供應商的價格、付款條件和交貨期,不需要傾注過多注意力,只需要適當提高安全庫存。
按照新業務或項目分配的優先級劃分
供應商可以分成優選供應商、合格供應商、待淘汰供應商、退出供應商。
供應商的選擇對于采購人員來講至關重要,因此采購人員需要根據供應商過去一年的績效狀況(品質、交付、降本、技術支持及服務方面),制定或更新采購策略時定義每家供應商的定位,從而在新項目或新業務開發時能夠選擇適合的供應商。
優選供應商:供應商具有優秀的資質(品質體系、產品認證、專利技術等),并且績效狀況優秀,配合意愿強烈,并且愿意和企業一起共同成長。此類供應商可優先獲取新項目或業務的開發(即使價格稍微劣勢)。
合格供應商:供應商具有良好的資質(品質體系、產品認證、專利技術等),并且績效狀況良好,愿意配合并提供支持。此類供應商可獲取新項目或業務的開發。
淘汰供應商:過去一年評估的績效狀況一直不能改善,配合意愿不強。 此類供應商暫停新項目或業務的開發,現有的業務可繼續采購。
黑名單供應商:供應商資質嚴重不符合企業的要求(品質體系、產品認證、專利技術等),有重大品質或交付隱患,或者績效狀況一直持續惡化,配合意愿差。此類供應商停止新項目或業務的開發,現有的業務按計劃轉移給其他合格供應商,停止采購。
供應商的績效評估
事實上,【績效評分】或者【分類分級】的結果都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如何應用。
很多公司只是停留在績效打分、分好等級這一步,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供應商評估和分級管理沒有意義,興師動眾,勞心勞力,但沒什么價值。
因此,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績效應用場景,供大家參考:
份額調整:對于履約評估得分低的供應商,可直接對供應商的合作份額進行調減,并調劑給履約能力較好的供應商;
供應商引入:在新一期采購中,可以將歷史的評估得分進行評審代入,或者對于等級高的供應商給予一定的加分,或者預留一定份額給予優秀供應商,從而不斷提升供應商資源池的質量;
付款政策:可以對于等級高的供應商在付款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例如提升首付款比例、縮短付款賬期等;
合作便利:例如對于優秀供應商可以免收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等,或者可以實施到貨免檢或者減少驗收頻次等;
其他:例如對于優秀供應商開展戰略合作、技術交流、聯合研發等;
供應商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作,其中供應商的績效評估和分級分類管理是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管理好供應商的有力武器,需要在實施中不斷總結和優化,持續提升供應商質量,從而構造良好的供應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