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料風險的控制
1、在原料接受應進行以下程序:
1)審核運輸車輛與事先通知的車輛資料是否符合。
2)對供應商檢測報告進行審核。
3) 取樣進行初步的感官確認后,送入實驗室檢測。
當上述程序全部合格后,準許入庫。
2、供應商資質的審核
1)每年對所有原料供應商進行審查
2)相關的型檢報告審核
3)供應商檢測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的審核
4)供應商相關歷史,有無食品欺詐歷史等
5)供應商經營狀況,有無債務危機等
3、供應鏈的風險控制:
供應鏈掌控度,他人通過供應鏈接觸到原物料的難易程度以及供應鏈透明程度。
4、其他風險控制措施
1)脆弱性評估:經脆弱性評估為風險較高的原材料應立即加強審核,并停止使用直到評估結果降低到可接受范圍之內,再恢復為原來的使用程序。相關評估細則和表單見附件。
2) 配備相關人員時刻關注可能引起風險的情況如:行業內有類似食品欺詐曝光、政府部門公布易摻假原料、因氣候因素影響到某類原料、原料價格波動較大競爭激烈、供需不平衡等情況,并及時反映做出相應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二、標簽、包材等誤用情況的風險控制
1、每天生產所需的輔料都應有專人有計劃的負責配送。
2、所用輔料存儲應合理,不能混放、亂放并做好相關標識,并禁止無關人員接觸。
3、每日生產信息應及時告知生產線,預防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用情況。
4、制造部每日各個表單都應按照相關規定定時進行檢查,保證產品信息準確性。
5、品保人員巡檢應著重檢查產品相應包材與計劃是否相符合,并檢查制造部相關人員有無認真填寫和檢查各個表單。
6、應對培訓員工的責任意識,防止應玩忽職守而產生的食品欺詐風險。
三、其他與食品接觸物質的風險控制
水的風險控制
1) 對于水源的安全監測,應及時關注相關水務部門的動態及時了解水質的變化及是否對我廠產品造成危害。
2)水加工工序的品質保障,定期檢測水處理設施對水處理能力,并采取措施保證水處理設施的完整性不受損害。
四、 風險評定細則
1、原料物料特性:
原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摻假和替代。
風險等級:
高-容易被摻假和替代;
中-不易被摻假和替代;
低:很難被摻假和替代。
2、過往歷史引用:
在過去歷史中,在公司外部,該原物料有無被摻假和代替得記錄(新聞、政府通知、行業曝光等)。
風險等級:
高-多次有被摻假和替代的記錄;
中-數次有被摻假和替代的記錄;
低-幾乎沒有被摻假和替代的記錄。
3、經濟驅動因素:
摻假或替代能達成經濟利益。
風險等級:
高-摻假和代替能收獲巨額經濟利益;
中-摻假和代替能收獲較高經濟利益;
低-摻假和代替不能收獲足夠經濟利益。
4、供應鏈掌控度:
未識別人員通過供應鏈接觸到原物料的難易程度。
風險等級:
高-在供應鏈中,較容易接觸到原物料;
中-在供應鏈中,較難接觸到原物料;
低-在供應鏈中,很難接觸到原物料。
5、識別難度:
識別摻假和替換常規測試的復雜性。
風險等級:
高-無法通過常規測試方法鑒別出原物料的摻假和替代;
中-鑒別出原物料的摻假和替代需要較復雜的測試方法,無法辨別低含量的摻假和替換;
低-較容易和快速的鑒別出原物料的摻假和替代,檢測精度高。
6、供應商信用:
供應商在以往合作以及與其他公司合作中有無食品欺詐事件。
風險等級:
高-有過摻假或替換并且在合作期間對我司有食品欺詐的記錄;
中-有過摻假或替換但在合作期間對我司沒有食品欺詐的記錄;
低-沒有過食品欺詐記錄。
五、 風險評分及等級分數劃分
1、風險評分:
根據發生的可能性分值為1~6分,
高風險劃分為(容易產生:6分,較容易產生:5分);
中度風險劃分為(較不容易產生:4分,不容易產生:35分);
低風險劃分為(基本不產生:2分,不產生:1分)。
2、等級分數劃分:
6-12分為總體低風險;
13-20分為總體中度風險;
大于20分為總體高度風險。
六、風險解決措施
1、低風險原料:
可放心使用的原料,遵循常規驗收和使用程序不需要特殊程序。
2、中風險原料:
不太可能出現摻假和替換的原料,在常規程序確認無誤后可正常使用,但應當對該種原料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當期風險有可能上升時應重親進行評估。
3、高風險原料:
有很大可能出現食品欺詐的原料,在接受和使用時除了常規程序以外還需要進行以下特殊步驟:
1)采購應要求供應商提供原材料擔保書。
2)每年在常規檢測外應按照我司對原料的要求,進行第三方檢測并可供報告。
3)要求其出具供應原料的上級未加工產品的第三方檢測報告,并送一定數量樣品于我司檢測。
4)要求出具包含以下內容的聲明:具體來源或原產地;繁殖/變種承諾;轉基因生物狀態;身份保持;特定商標命名成分。
5)對該原料的供應公司進行資格復查,調查風險是否可控,并采取措施。
6)開展專門會議討論該種原料風險問題,并制定緩解策略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