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評審一般是舉行在第三方機構現場審核之前,是為了保證企業能夠順利通過認證的重要一步。
管理評審流程
各部門編制輸入材料
↓
舉行評審會議
↓
對評審輸入做評議
↓
對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項提出糾正和頂防措施。
評審結束后,應編制管理評審報告,并根據要求對評審結果進行改進。一般公司應制定管理評審控制程序,規定實施管理評審工作的部門職責、工作流程以及需要產生、留存的相關記錄。
管理評審的核心要點
材料要點
管理評審的輸入材料,是由各部門根據公司質量管理手冊及相關程序文件,結合質量管理在本部門的運轉情況,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總結和評價性報告。
1. 與本部門相關的內部審核結果;
2. 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滿意度、顧客抱怨等);
3. 過程的績效和產品的符合性(包括過程、產品和服務測量和監視的結果);
4. 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狀況;
5. 以往管理評審措實施的跟蹤及其有效性;
6. 可能影質量管理體系的各種變化;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包括質量管理方針、目標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7. 其他改進的建議。
會議要點
管理評審會議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執行,才能夠真正發現體系運行的不足點以面對下一步的外審。
1. 與會人員需要準時到場簽到,各部門負責人要準備好對應的輸入資料。
2. 各部門負責人明確自己部門的責任,并根據實際情況跟給出體系運行的建議,包括現3. 行的體系工作是否適合實際工作和其他建議。
4. 最高領導者根據輸入材料和各部門負責人的建議,考慮是否調整公司的質量目標,找到工作中可以改善的點。對于存在或者潛在的不合格項一定要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管理評審報告要點
相關報告一定要圍繞體系建設來體現管理評審的成果。
1. 內容上要包含質量管理體系關于過程方面的改,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方面的改進,后續各部門體系運行方面的資源需求。
2. 編制完成的報告要編制成文,上報批準,然后由相關部門實施和跟蹤。
改進要點
對于管理評審報告提出的改進要求,責任部門應制訂改進措施計劃或方案,經管理者代表(也可部門負責人批準,視公司管理評審控制程序的職責權限規定而定)批準后實施。
1. 責任部門一般都要制定較為詳細的改進計劃或實施方案,這也是貫徹質量管理PDCA循環概念的體現之一。
2. 責任部門在工作中要按改進要求改進,并提供相關成文信息(包括文件和記錄)。
3. 對于管理評審中提出糾正、預防措施,質量管理部門應重點監視、跟蹤其改進情況。
4. 責任部門實施完相關整改要求后,質量部門應對糾正、預防措施的執行情況、有效性等進行驗證。并要求責任部門提供相關證據過見證件,方可關閉該問題。
管理評審周期
在公司實施管理評審,一般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
以年度作為評審公司質量理體系的頻率和周期,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應增加管理評審的頻次,以確保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提高適宜性,確保公司生產和服務持續取得預期的效果,如:
1. 公司組織機構、產品范圍或類型、資源配置發生重大變化時;
2. 發生重大質量事故(件)或顧客關于質量有嚴重投訴或投訴連續發生時;
3. 當與產品、眼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要求有重大變化時;
4. 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時;
5. 第二、三方審核或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核時發現質量管理體系有嚴重不合格時;
6. 公司法人代表認為有必要開展管理評審工作的其他時機。
如何輕松面對管理評審
無論是內審,外審,還是管理評審,無非都是檢驗一個體系運行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審核的內容都是建設和運行體系相關的,要想輕松應對審核,建設運行體系的方法很重要。
傳統的體系建設方法還是編制紙質文件,然后各個辦公室之間跑審核和發文件,這樣的方法不僅浪費了平時的工作時間,也可以導致外審的時候無法及時調取審核員要求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