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導健康工作方式
積極傳播職業健康先進理念和文化。國家機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單位的員工率先樹立健康形象,爭做“健康達人”。
二、樹立健康意識
積極參加職業健康培訓 ,學習和掌握與職業健康相關的各項制度、標準,了解工作場所存在的危害因素,掌握職業病危害防護知識、崗位操作規程、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佩戴和使用方法。
三、強化法律意識
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定期參加職業健康檢查;罹患職業病的勞動者,建議及時診斷、治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勞動過程防護
勞動者在生產環境中長期接觸粉塵、化學危害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等可能引起相關職業病。建議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注意各類危害的防護,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并自覺、正確地佩戴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五、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學習掌握現場急救知識和急性危害的應急處置方法,能夠做到正確的自救、互救。
六、加強防暑降溫措施
建議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等勞動者注意預防中暑。可佩戴隔熱面罩和穿著隔熱、通風性能良好的防熱服,注意使用空調等防暑降溫設施進行降溫。建議適量補充水、含食鹽和水溶性維生素等防暑降溫飲料。
七、長期前傾坐姿職業人群的健康保護
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或長期前傾坐姿的職業人群,應注意通過伸展活動等方式緩解肌肉緊張,避免頸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發生。在伏案工作時,需注意保持正確坐姿,上身挺直;調整椅子的高低,使雙腳剛好合適地平踩在地面上。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工作時電腦的仰角應與使用者的視線相對,不宜過分低頭或抬頭,建議每隔1~2小時休息一段時間,向遠處眺望,活動腰部和頸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間操。
八、以站姿作業為主的職業人群的健康保護
教師、交通警察、醫生、護士等以站姿作業為主的職業人群,站立時,建議兩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靜脈曲張,建議通過適當走動等方式保持腰部、膝蓋放松,促進血液循環;長時間用嗓的,注意補充水分,常備潤喉片,預防咽喉炎。
九、長時間固定體位作業職業人群的健康保護
駕駛員等長時間固定體位作業的職業人群,建議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做到規律飲食,定時定量;保持正確的作業姿勢,將座位調整至適當的位置,確保腰椎受力適度,并注意減少震動,避免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的發生;作業期間注意間歇性休息,減少憋尿,嚴禁疲勞作業。
附:職業病小知識:
一、常見的職業病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的規定,原衛生部頒布的《職業病目錄》中規定的職業病目錄為10類115種。
(1)塵肺。
(2)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3)職業中毒。
(4)物理因素所致的職業病:包括中暑、航空病、手臂振動病。
(5)生物因素所致的職業病:包括炭疽、森林腦炎、布氏桿菌病。
(6)職業性皮膚病:包括接觸性皮炎、根據《職業性皮膚病診斷標準(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職業性皮膚病。
(7)職業性眼病:包括化學性眼部灼傷、電光性眼炎、職業性白內障。
(8)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包括噪聲性耳聾、鉻鼻病、牙酸蝕病。
(9)職業性腫瘤:包括石棉所致肺癌和間皮瘤、砷所致肺癌和皮膚病、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等。
(10)其他職業病:包括金屬煙熱、職業性哮喘、職業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和棉塵病等。
二、職業病診斷需要什么材料
(一)職業史、既往史;
(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四)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
(五)診斷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關材料。
用人單位和有關機構應當按照診斷機構的要求,如實提供必要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兩份材料是有關職業史、既往史材料和有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材料。第一份是要證明你在工作中能夠接觸到職業病危害,一般需要用人單位提供;第二份材料是要證明你的健康存在問題,可以由一般醫院出具診斷證明。如果沒有這兩份材料,職業病診斷機構可能就不會受理你的職業病診斷申請。
三、疑似職業病勞動者怎么維權
疑似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存在患有職業病的可能,但是還沒有明確的診斷結果,需要進一步檢查。通俗來說,疑似職業病就是對疑似患有職業病勞動者是否患有職業病的一種觀察。
對于勞動者來說,疑似職業病雖然還未能明確診斷,但其與職業病的危害有著事實上的聯系,因此疑似職業病也可以向勞動者進行索賠。
疑似職業病勞動者維權方法及注意事項:
1、發現疑似職業病時應及時告知用人單位進行檢查,診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2、在勞動者進行診斷、觀察期間,勞動者可享有停工留薪,原工資待遇不變;
3、在勞動者進行診斷、觀察期間,用人單位無權解除勞動關系;
4、若勞動者發現疑似職業病,用人單位未履行上述義務,勞動者可向勞動仲裁機構提起勞動仲裁。
四、維權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