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市場主體規模愈加龐大、市場業態愈加復雜,有限監管力量與繁重監管任務愈加不相適應,傳統的運動式監管手段和效能難以持續,探索長效治本機制愈顯刻不容緩,如何轉變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是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面臨的迫切而現實的問題。
因此,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要加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智慧監管為支撐的新型監管機制。并先后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要求推進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監管。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工在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轉變,必須加強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就是落實“三個轉變”的重要工作,對全省市場監管工作合理分配監管資源、提高監管精準性、優化營商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貫徹落實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精神與市場監管總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的要求,以信用賦能市場監管,提升重點領域監管效能。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勇于探索,先行先試,根據省情工作實際和數據歸集情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通過抓制度建設、設指標體系、建分類系統、推信息歸集等一系列措施,于6月17日印發了《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青海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
二、主要內容
(一)《管理辦法》對全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一是制定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等級的劃分標準,以企業近三年的信用信息為基礎,按照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對企業信用風險狀況進行評分,并根據評分將企業分為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三個信用風險等級。二是界定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的運用范圍,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積極應用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開展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抽查,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在監管中應當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和本領域風險分類結果融合應用,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應當與青海省“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享,但不向社會公開。三是確定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的具體舉措,針對高、中、低三個不同的企業信用風險等級,在雙隨機抽查比例、檢查方式等方面對企業采取不同的監管方式,切實提升監管精準性。
(二)《實施方案》對全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工作進行了細致的規劃,確定了工作指導思想,明確了各項任務分工,制定了工作落實時間表,提出了強化落實的保障措施。
(三)《指標體系》為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構建了統一規范、科學客觀的分類體系。共設置企業登記信息、企業公示信息、行政執法檢查和投訴舉報信息、子公司、分公司和關聯企業信息及其他信用信息5個一級指標,名稱信息、住所信息等30個二級指標,名稱變更頻次、住所變更頻次等65個三級指標,通過合理設置指標分值權重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分,并在此基礎上劃分企業信用風險等級,形成了全省統一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根據后續信息歸集情況和工作需要,指標體系將隨時進行動態調整。
三、基本原則
集中規范。堅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全省一盤棋”,加強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全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的統一組織、指導和監督,構建全省統一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和監管體系。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標準統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實施監管。
科學客觀。積極運用數據分析技術,開發利用依法歸集的涉企信息,結合不同領域企業屬性和經營特點,科學制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評分標準,實現自動化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客觀反映企業信用風險狀況。
精準高效。加強企業信用風險監測預警,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確定監管重點、抽查比例和檢查方式,科學配置監管執法資源,有針對性地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