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是日本人首先提出來的是一種統計手法,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是發現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以及工具。QC七大手法有新舊之分,舊QC七大手法傾向統計分析,針對問題發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法側重思考分析過程,強調事前預防。本文來講一講新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的意義?
1、用事實與數據說話
2、全因素、全過程的控制
3、依據PDCA循環突破狀予以改善
4、層層分解、重點管理
QC七大手法構成:
層別法——做解析
查檢表——集數據
柏拉圖——抓重點
魚骨圖——追要因
散布圖——看相關
直方圖——顯分布
管制圖——找異常
層別法——做解析,比如,將某一產品的次品,進行統計分類,層別就是分類。
查檢表——集數據,比如,統計一個星期某罐裝產品的次品數量,記錄各個項目(層別法作出的分類)如凈含量不達標、低壓、高壓等數據情況。
柏拉圖——抓重點,比如,將各個次品項目算出它們的比例以及所占比重。比重超過80%及以上的不良品,則為重點改進對象。(柏拉圖法則也即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國民所得80%的收入歸于20%之人口所有”。后經朱蘭應用在質量管理上,提出“Vital few,Trivial many”—“關鍵的少數,次要的多數”,并將其命名為柏拉圖原理。)
魚骨圖——追要因,比如,某一類次品發生頻率較高,那么我們要追查為什么這類次品比較高,使用魚骨圖就可以追查原因,通過對人、機、料、法、環等因素一一討論研究,最終歸納得出主要原因。并根據這些原因制定相關對應措施。
散布圖——看相關,這個主要是看兩個事件的關聯性。通過收集數據并制作圖表,可以看出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比如,開小汽車加油門,速度就快。則可以說一定范圍內,加油的量與速度呈正相關。散布圖,我沒用過。
直方圖——顯分布,最理想的直方圖應該是一個正態分布圖,比如,我們人類,聰明絕頂的人是少數,傻的透底的人也是少數,其他人多數人都是一般人。直方圖可以看出某一現象的分布情況。
管制圖——找異常,用于調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穩定狀態下所用之圖;管制圖是1924年由休哈特在研究產品質量特性之次數分配時所發現。正常的工程所生產出來產品之質量特性,其分配大都呈常態分配的,會超出三個標準差(±3σ)的產品只有0.27%;依據此原理,將常態曲線圖旋轉90度,在三個標準差的地方加上兩條界限,并將抽樣之數據順序點繪而成為管制圖;坦白說管制圖具體畫法算法,我不熟,因為我們平時用的不多,或者說因為有SPC軟件的存在,我們只將抽檢的數據輸入到SPC軟件當中,最終結果就出來了。所以,管制圖到底有無必要去精學,我存疑。(我覺得,若朝質量工程師方面發展的話,可以精學;打算朝管理方面發展的話,大概了解知道就可以了吧,這是我的一個見解)
我在工作當中用的最多的是柏拉圖、檢查表、魚骨圖。因為每周我們都要做一個報告,其中有對生產的次品進行統計分析,用柏拉圖分析這周主要有哪些不良品,并提出對策;下周將針對主要不良進行控制。魚骨圖更多使用在QC改善活動中,選取某一改善主題,將改善主題用魚骨圖進行分析,得出主要主因,并針對主因制定改善措施。這些方法不是單一使用的,在進行QC活動時,相互配合使用。QC七大手法,為改善而生。
QC七大手法是一個質量人必須熟練的一個工具,對于這個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我們對事物的分析能力、邏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