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料法環,質量人必備基礎知識!你想要的都在這。
第一部分:人員
1定義
人機料法環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中的五個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的簡稱。
“4M”:人員(Man) 機器(Machine) 物料(Material) 方法(Method)
“1E”:環境(Environment)
人:指制造產品的人員;
機:指制造產品所用的設備;
料:指制造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
法:指制造產品所使用的方法;
環:指產品制造過程中所處的環境。
這五大要素論中,人是處于中心位置和駕駛地位的,就像行駛的汽車一樣,汽車的四只輪子是“機”、“料”、“法”、“環”四個要素,駕駛員這個“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沒有了駕駛員這輛車也就只能原地不動成為廢物了。
一個工廠如果機器、物料、加工產品的方法也好,并且周圍環境也適合生產,但這個工廠沒有員工的話,那他還是沒法進行生產。
2五大要素
(1)人員
4M與1E它們構成了工廠的“五大要素”,但在這五大要素中,人是處于中心位置和主導地位的,就像行使的汽車一樣,汽車的四只輪子是“機”、“料”、“法”、“環”四個要素,駕駛員這個“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沒有了駕駛員這輛車也就只能原地不動成為廢物了。一個工廠如果機器、物料、加工產品的方法也好,并且周圍環境也適合生產,但這個工廠沒有員工的話,那他還是沒法進行生產;
(2)人本原理
“質量管理,以人為本,只有不斷提高人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活動或過程質量、產品質量、組織質量、體系質量及其組合的實體質量”這就是人本原理。
只有良好素質、專業技能過硬的員工去操作機器,按合理的比例對原材料進行配置,按規定的程序去生產,并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公司才能良性的發展。
(3)公司各級人員及其應具備的素質
a.領導層
①最主要的是長遠的發展眼光,能正確制定發展的戰略方針(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②具備領導能力(帶領團隊向著一個共同的任務目標不斷努力以至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
③溝通能力,從善如留(與下屬的交流)
④決策能力
b.中間管理層
①最主要的是領導能力和溝通能力(處于中間階層,上下溝通協調)
②還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能很好的指導工作
③執行能力(很好的傳達最高領導層的戰略方針,并能夠組織人員、設備、物料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生產)
④組織能力
c.基層管理層
①最主要的是專業技術能力要強,能帶領員工進行實際操作
②溝通能力(很好的深入到員工中去,了解員工的工作、生活心理,及時幫助員工解決一些問題,并能向上級匯報)
d.員工
①要有團隊意識
②實際操作能力要強
③了解與工作相關的基本知識
總的說來:公司全員要有團隊意識、質量意識、學習意識,把顧客滿意擺在工作的首位。
(4)公司人員的優化配置
要做到公司人員的優化配置,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A.崗位分析
a. 工作是什么
①. 工作內容、任務職責
②. 崗位名稱、級別
③. 崗位需要的工作條件與其他崗位的關系
④. 崗位在企業組織結構的位
b. 誰適合這個工作
①. 學歷和專業要求
②. 基本能力
③. 年齡和性別
④. 必須接受的培訓和培訓時間
c. 誰最適合這個工作
①. 怎樣的經歷可以優先
②. 那些專業可以優先
③. 怎樣的資格(如某些職稱、證書等)可以優先
目的:做到人崗匹配,發揮每人的長處
B.人員培訓的目的
新員工上崗培訓的目的:
①. 使新員工熟悉工作場所,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和晉升加薪的標準,清楚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發展目標,以利于新員工適應新的環境
②. 使新員工明確工作職責,適應新的職業及作業程序
③.促使新員工轉變角色
C.績效評估考核
績效評估也稱業績或業績評價等,是指對評估者完成崗位(或某項)工作結果進行考核與評價;
它的作用:績效評估被用來作為有關員工工作條件,包括晉升、解雇和薪酬決策等的基礎。可以改善員工的績效,加強工作技能,指導員工努力工作;
D.薪酬與激勵
薪酬與激勵對人員影響是很大的,對留住人才、挖掘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薪酬最主要的是做到一個公平性,其次,激勵性、競爭性、司法性、經濟性。激勵的種類很多,要依職位、人員的不同設有不同的激勵方法;
第二部分:機器設備與物料管理
1機器設備的分類和定義
設備一般是指機器設備,它包括儀器設備、測量用具、工具等;
2機器設備的使用、點檢、保養
機器設備的管理分三個方面,即使用、點檢、保養;
使用:即根據機器設備的性能及操作要求來培養操作者,使其能夠正確操作使用設備進行生產,這是設備管理最基礎的內容;
點檢:指使用前后根據設定完成的標準對設備進行狀態及性能的確認,及早發現設備異常,防止設備非預期的使用,這是設備管理的關鍵;
保養:指根據設備特性,按照設定的時間間隔對設備進行檢修、清潔、上油等,防止設備劣化,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是設備管理的重要部分;
3發生不良事項時的處理方法
在日常點檢或使用中如發現不良,點檢者應記錄不良內容,并立即向上級報告;
4設備的目視管理
設備的管理除了建立系統的點檢保養制度外,還應對放置的現場進行規劃、標識及目視管理中設備管理是以能夠正確地、高效率地實施清掃、點檢、加油、緊固等日常保養工作為目的;
5如何做好物料管理
A. 庫存管理
①物料的包裝
②物料的搬運
③物料的識別
④物料的保管——倉庫管理
⑤物料的領取使用
B. 物料的設計變更
設計變更指由于設計、生產、品質使用等因素對產品發生規格、型號、物料、顏色、功能等的變更;
C. 物料不良的處理
a、不良嚴重程度的區分,發生不良時,要根據重要程度劃分缺點等級;
b、不良品處理
① 不良相關信息的收集、保存
② 不合格品的區分
③ 不合格品的處理
④ 不良品的再次確認
⑤ 糾正處理
D. 物料的目視管理
日常工作中,需要對消耗品、物料、在制品、完成品等各種各樣的物料進行管理。“什么物料、在哪里、有多少”及“必要的時候、必要的物料、無論何時都能快速地取出放入”成為物料管理的目標。目視管理能有效防止許多“人的失誤”的產生,從而減少品質問題發生;
第三部分:方法與環境
1方法的重要性
處理任何一件事情,不論其結果如何,都會使用到某種方法。那么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同樣需要方法。前面我們講到了人員、機器和原材料,如果僅僅只擁有了這幾樣東西,企業并不等于就能順利生產了。企業要贏利,方法是絕對少不了的。古時國家之間爭奪城池有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各種商場謀略,這些都證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企業進行生產制造,從拿到訂單到向客戶提供產品,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與協調。那么這中間,各個部門之間如何協調都必須運用一套有效的方法。我們知道,一項活動的開展首先都應該有事先的計劃,例如,材料的購入、機器設備的安排、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調度、計劃用何種方式進行生產等。有了計劃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就難在采用何種方法使實施過程準確地朝著我們的計劃目標發展。
2方法的目的性
合理進行生產
使人相處和諧
準確了解各種數量信息、生產系統狀態,通過調整達到目標
提高利用率、人員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3方法的具體體現
(1)為生產工作任務進行有效排序
作業排序:在有多種不同物料、一臺設備的情況下,每種都有各自生產時間和交貨期,就要安排生產順序,決定哪個作業首先開始工作的活動;
基本原則:優先調度。
充分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①滿足顧客或下一道工序作業的交貨日期
②使流程時間,即作業在工序過程中耗費的時間最短
③使在制品庫存最小
④使設備和工人的閑置時間最短
(2)進行作業安排,即按作業計劃安排進行工作任務的分配
計劃確定——安排(人力、機器、原料供應等)——根據作業順序和生產任務開具指令單(加工單、首件單、入倉單等)——指導人員作業內容。
安排步驟:
①在生產計劃規定的生產開始前,檢查各種準備工作是否完成,能否保證生產順利進行;
②根據生產能力,核實現有的負荷及生產余力,按作業計劃分配操作人員具體職責,并發出開始作業指令。
(3)機械使用方法
不同的機器設備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要求工作人員能熟悉其性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其操作 方法。
(4)收集、記錄與傳遞生產信息
一般以投入/產出控制報告、各種狀態和例外報告(預期和延期報告、廢品報告、返工報告等)形式表現出來。通過了解各種信息和實際實行情況,知道其偏差幅度,進行隨時調整。
(5)生產過程評估
通過個人觀察、分析統計報告、分析生產記錄等方式對生產過程和生產成果進行有效評估。
(6)調整
根據結果的具體實施情況,對生產計劃和生產過程作適當調整,例如添加、減少或變更生產工序,生產流量的變更等。
4生產進度計劃
(1) 定義:
生產進度控制是生產控制的最主要內容,它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的始終,從生產技術準備到產品入庫的所有生產活動都與進度控制有關。生產進度控制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已經制定出的作業計劃,檢查各種物料的投入和產出時間、產出數量以及產品和生產過程配套性,保證生產過程平衡的進行,保證產品能準時包裝出貨。
(2) 目的:
準時產出。就是要求在設定的時間,按照需要的產品,生產出所需要數量的產品,各種物料的產出必須按照計劃進行,如果物料延遲,就會影響到整個產品的生產工作,反之,如果物料提前準備完成,會造成在制品過多積壓,引起生產費用上升。
(3) 基本內容:
①投入進度控制:即對產品或原材料的投入如期、數量以及提前期或延后期的掌握。投入進度控制是預先性控制,投入不及時或投入數量不足,必然會造成生產過程中無法平衡進行,產品無法按照制定的期限交貨,甚至造成生產中斷;如果投入物料過多,生產中的在制品形成積壓造成生產中的浪費。
②工序進度控制:即在實現投入之后,要進行的具體的生產制造過程。其內容就是對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每道工序生產的控制。
③產出進度控制:經過生產的每一道工序,生產出的產品也要進行控制,產出進度控制就是對產品的出產日期、出產數量的限制,其中也包括產出物料與產品的均衡和配套的控制。實現產出是整個生產進度控制的根本目的。
5環境
(1)工作場所環境:
指各種產品、原材料的擺放,工具、設備的布置和5S;
(2)對危險品控制:
化學物品的堆放,諸如酒精、洗碼水之類要放置在指定區域并標識,并在化學品堆放附近處放置防止化學品泄漏的搶救工具和搶救材料;
(3)生產環境:
指具體生產過程中針對生產條件對溫度、濕度、無塵度等要求的控制;
第四部分:工程變更
1目的
確保工程(“4M+1E”)變更的可行性,并對變更前/后的產品進行有效管理,防止異常發生;
2工程(4M1E)變更內容
(1)人員的變更
a. 重要作業工程人員的變更(本公司指定的特殊工程)
b. 新員工大幅度變更
c. 作業監督者的變更
(2)設備的變更
a.工具的變更
b. 機器、設備的變更
(3)制造工程/方法變更
a .生產、包裝檢查方法變更
b. 工藝追加、廢止、順序變更等(不影響品質除外)
c. 條件(或生產條件)大幅度變更
(4)材料變更
a. 材料外觀變更。
b. 材料供給者變更(生產廠家)
c. 特殊生產輔料變更
(5)其他變更
a. 工作場所、工廠變更
b. 外協廠商變更
c. 其他認為對品質有影響的變更
d. 生產廠家變更
(6)環境變更
對工作場所有特殊要求時(如:溫度、濕度、無塵度……)
3流程
在正式量產的工程(4M1E)變更要遵守以下流程。
申請部門提出變更申請;
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可行性確認;
相關職能部門進行驗證;
最終由品保部予以確認;
如有客戶要求確認的需由客戶作最終決定;
變更OK后,由相關部門進行標準類文件的修訂;
確認后方可實施正式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