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國從2004年開始推行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2005年1月1日,質檢總局又將醬腌菜納入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近年來食品行業衛生事件頻發,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一些小型企業的產品質量存在較多問題,甚至一些規模較大、基礎較好的企業,受利益驅動,也生產劣質產品。據韓國聯合通訊社調查,出口到韓國的“中國泡菜”實際上多為在華韓資企業或其轉包企業生產。并且,從出口單價過于低廉這一點看,泡菜原料的栽培、泡菜的制作以及運輸等環節很難符合韓國的衛生標準。
今年初,據韓國首爾保健環境研究院的檢測報告聲稱,中國品牌泡菜平均含鉛量高達0.302ppm,是韓國產泡菜的3倍左右;接著,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的公報聲稱,在9種中國泡菜抽檢檢測中發現蛔蟲、十二指腸蟲及東方毛圓線蟲等3種寄生蟲蟲卵。抽檢的16棵泡菜中檢測出上述3種寄生蟲蟲卵。韓國的一些在線零售企業開始停止銷售中國產泡菜。G市場(gmarket.co.kr)稱,得到上述消息后,立即取消了中國產泡菜的銷售登記。此事件導致韓國大量超市、學校及公司食堂拒絕銷售或使用中國泡菜,韓國采用多手段阻止中國泡菜的出口。韓國泡菜商如今把目光轉向歐美國家,開展各種形式的市場調查和廣告宣傳,以便選擇進軍歐美市場的策略。
在歐美、日本的一些高端超級市場上,中國及韓國產泡菜同時遭到了撤柜,因為韓國泡菜的大部分原料也是來自于中國。同時,韓國通關檢疫部門對所有中國產泡菜實行必檢制度,使我國大量泡菜滯壓韓國有關港口而無法順利通關。當前,全國部分泡菜生產企業已宣布倒閉,其他相關企業也在停產觀望,泡菜出口業的前景不容樂觀。
本案例涉及的企業屬鄉鎮所有的一家集體性質的醬菜廠。職工近50人,其中管理人員及后勤人員近20人,固定資產約200萬,銀行貸款近百萬。主要產品是韓國泡菜、各種咸菜。
本案例涉及的產品出口泡菜的工藝流程為:
整棵白菜選別→分切→漂洗→逐葉選別→切斷→腌制→脫鹽清洗→三次選別→脫水→放入調料混合→裝袋→計量→入庫。
質量事件:
出口韓國的價值約20萬元人民幣的泡菜,因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超標,理化苯甲酸超標,被海關查扣。上級監督部門對企業進行巡查,作出罰款1000元并立即停業整頓的處罰決定。
調查分析:
首先,我們走訪了原料科,由于當地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本企業所有原料都是本地收購,關系條、人情條,很多原料收購都沒有質量保證,甚至當地老百姓流傳著“好菜留下自己吃,破菜爛葉泡菜廠”。
生產車間里陰暗潮濕,未包裝的泡菜直接堆放在地上,空地上到處都是紫紅色的泡菜汁。班組長無奈表示,生產工藝落后,設備老化,廠里根本沒錢購買新設備,去年買了一輛20多萬元人民幣的新轎車替代舊轎車倒是有錢,這些錢足夠將廠里的設備更新一遍的。工人對防護差的意見也很大,職工基本都是本地人,很多是政府部門安排的“關系兵、后門兵”,真正干活的少,工資經常發不下來,導致人浮于事,操作規程、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工廠有一個比較齊全的化驗室,理化和微生物設備較全,是歷次檢查中工廠的閃亮點,但已是人去樓空,化驗員來了幾人又走了幾人。據老工人講,廠里的化驗員待遇相對于別的公司很差,收入低,產品的檢測報告又經常超標,職工抱怨,老板訓斥,經常要求其作假報告,有技術的人員都已經跳槽到別的公司。
貿易科大多數時間是在上網聊天,一些業務員在外跑業務掙提成。辦公室人員經常和生產科的湊在一起打麻將、打撲克。而公司領導和一些管理人員平時一般難見蹤影。
整改措施:
1.首先,應該把好原料關,杜絕關系菜以及各種不合格的原料菜。
2.本來,企業已經有詳細的操作規程、規章制度以及各種質量措施,所以企業應該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3.泡菜企業應當對質量管理人員、生產加工環境、源頭管理和追溯體系、加工設施設備、自檢自控措施進行具體規定。尤其是針對泡菜易存留寄生蟲卵等問題,應加強原輔料驗收及對原輔料進行噴淋清洗的解決辦法。
企業本來虧損嚴重,銀行貸款資不抵債,企業管理不力。經過此次事件不久,此泡菜企業就宣告破產倒閉。留下數十萬的債務和數十人的就業沉重包袱要由當地政府部門解決。
工作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