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審核是在規定時間內取得足以證明體系符合性和有效性證據的過程。審核員的指責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取證任務,把握好審核的有效性和審核的效率。
然而,一些審核員,特別是實習審核員,在擺正位置、有效取證、客觀評價、增值審核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常常審核時間不夠,審核資料不全,影響了審核的有效性和效率。下面就如何改進審核方法提出以下參考意見。
一、審核員應擺正自己的位置
有些審核員認為自己水平很高,企業問題太多,自己是去幫助企業,提高企業,解救企業的。事實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企業尋求認證有多種原因,多種需求,審核員不一定清楚,不一定能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說到底,審核就是一種對風險的把握。質量管理體系把握產品的質量風險,環境管理體系把握環境因素控制的風險,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把握危險源控制的風險。作為審核員,要對受審核方建立的體系是否對風險進行了有效控制作出判斷,不要超越職責,不要無限拔高,不要夸大認證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審核員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像“領導”似的講話,應該從把握風險地實際出發,找出企業需要整改或應當注意地問題。應該明確,審核員提出地問題不一定正確,企業不一定必須整改,要善于讓企業自己評價存在問題地危害性和進行整改地必要性。
二、審核過程增值體現在“診斷”的準確性上
審核要實現過程增值,這是對審核員提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要求。審核過程如同醫生給求醫者(不一定是病人)作出診斷的過程。如果診斷準確,病因找出來了,藥方開對了,治病就有希望了。因此,審核過程增值應當體現為發現問題的準確性。有些人認為,審核是審核員在審核企業,實際上也是企業在審核、評價審核員。當審核員真正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說到了“點子”上,企業從心里敬佩你,才能體現出審核員的水平,企業就會歡迎你下次再去審核。因為企業從中受益,審核過程實現了增值。
三、審核中少講標準
有些審核員喜歡用自己掌握的標準去要求企業領導,其實沒有必要。審核的對象不是審核員,企業領導知道標準條款的意思、明白要求就可以了。不要用標準的語言去考問企業領導,不要讓他因對標準不熟悉,而對審核產生回避的態度。如果領導總是回避、害怕回答問題,讓領導重視認證工作的目的就無法實現。當遇到受審核部門對標準條款理解不透徹時,審核員不要用很多時間在現場講解標準,以體現自己對標準的熟知,而要學會在取證中告知他們標準有哪些要求。
四、抓住文件審核的關鍵問題
因此,文審時很難審核到位。一本好的體系文件應該符合標準要求、針對性強、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實施中便于監視和測量。因此,文審時應關注手冊的針對性、適應性、有效性。但是,有些審核員喜歡從語法、用詞、用句、標點、符號等方面進行審核,挑剔毛病,指出文件哪里寫錯了,哪怕錯了個字也要求現場整改。有些審核員喜歡“你的文件怎么寫,我就怎么查”,明明知道企業的規定不合適,就是抓住不放,理由時“你自己寫的”,硬要開不合格報告。其實,只要受審核方的文件能夠做到運作和控制思路清楚就可以了,不要摳字眼,找毛病,文件是否寫清楚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才是審核的關鍵問題。
五、把握審核的主線,學會抓大放小
審核中的細節很多。作為審核員,心中要有一條主線,明確哪些問題是必須把握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比如,企業沒有“生產計劃”,沒有“點檢記錄”。重要嗎?不一定。審核員不能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做法、自己的習慣要求企業,好像沒有記錄就查不下去了。實際上,標準中明確規定的記錄數量是有限的,審核不是檢查記錄。審核的取證,包括現場提問、觀察、檢查、分析、判斷和記錄。對個別細節,可以采取跳躍式處理方法,不要糾纏,可以先放一下。如果經過檢查其他環節,認為這確實是各問題再補充審核也不晚。審核員要學會對關鍵問題層層深入,不必過分糾纏一般細節。所謂關鍵問題,就是發現的事實是否可能造成體系運行失效或對產品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把握住這條主線,就控制住了審核的風險。
以上所述的現象,經常發生在實習審核員中,有些審核員也有此類問題。我們要不斷改進審核的方法,本著對企業、對自己、對認證機構負責的態度,把握好審核的有效性,提高審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