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面:現場檢查
第一站:*車間
1.工作鞋更換;人流通道內的污染取和非污染區的劃線管理。
2.萬級和百級服理衣的交叉污染控制;百級工作服單獨標志。
3.乳膠手套、鞋套應按照工作服統一進行。(密閉單獨包裝)
4.同樣型號的編號管理且顯著識別。(如:滅菌柜和消毒液桶)
5.流動設備(指運送車)應執行單獨“標示”管理和密封改進。
6.回風濾網的管理和清潔落實到位。
7.管路和墻體密封;回風欄與墻體密封。
8.不得用容量瓶存備試劑溶液,且溶液保存條件應符合。
9.百級無菌藥液回收工藝的補充驗證,降低質量風險。
10.無菌過濾器安裝(非無菌間的層流保護),減少質量隱患。
11.氣泡點試驗的記錄規范化。(列出:廠家的具體產品信息)
12.無菌管路貫穿無菌區和非菌區的密封和交叉污染問題;該管路的清洗和消毒處理。
13.百級區域生產用具和檢驗用具過多。
14.軋蓋間的除塵措施和減少污染。
15.百級消毒液存放不當,應按照無菌用具執行管理。
16.百級空調箱的送回風的溫濕度表與實際溫濕度有差異。
17.各儀器的溫度巡檢儀沒有檢準;電子溫濕度表沒有校正。
18.凍干機的清潔規定和培訓。
19.壓縮空氣的濾器的氣泡點檢查缺少。
第二站:三車間
1.百級內鞋的程序沒有明確或有交叉污染;手套管理一樣問題。
2.百級的裝量和澄明度檢查的記錄存在二次記錄。
3.凍干機的無菌化沒有嚴格執行蒸汽滅菌管理。
4.精濾間(無菌)的陽角密封加強。
5.回收和清洗貫穿管LU一樣問題。
6.配料間的除塵措施和負壓保護。
7.活性炭烘箱的設置和污染。
8.緩沖液的標示名稱缺少、存放用具不當;有霉斑污染。
9.洗瓶崗位的壓力低于標準沒有處理措施(培訓和責任心)
10.消毒液應參照藥液嚴格執行物料管理。
11.輔助房間嚴格執行標志管理
12.化驗室固定區域。
13.缺少待滅菌區標示。
14.電子天平配制標準砝碼。
15.配料間與精濾間缺少壓差表。
第三站:制水間
純化水的酸堿度檢查標準不當。
呼吸器的濾芯管理和氣泡點測定。
各回水的水質的檢查工作加強。
第四站:原料倉庫
1.倉庫休息日的溫濕度記錄監控和處理缺少。
2.樓上倉庫缺少溫濕度記錄措施。
3.倉庫的風機的線路裸裝問題。
4.鋁塑蓋貨位卡與領料單登記數量不符;領料登記與領料單不一一對應。
5.丁基膠塞領料登記與領料單不一一對應。
6.零頭管理(和分裝)缺少在質量管理人員監督。
7.焦亞硫酸鈉沒有執行先進先出原則。
8.活性炭最小包裝過大,易污染變質。
9.取樣車用于分裝缺少使用記錄。
10.取樣間最外間回風口安裝濾網。
11.危險品的酒精缺少標簽。
12.包扎用具使用不恰當。
第五站:成品倉庫
1.部分退庫處理不當。
2.成品退庫零頭管理不符合實際工作狀況。
3.在產品的拼箱合格證管理不當(一個批號一個箱內一張)。
4.新產品的說明。
第六站:質檢部
1.內毒素靈敏度檢查應更嚴格化。
2.培養基粉和部分試劑應按照標準保存條件執行。
3.電子天平內不得放硅膠,減少靜電干擾。
4.氣相的氫氣罐的防暴措施:將室外機移走。
5.紫外分光的維護和清潔加強。
6.所有強檢后的公司自檢對比處理。
7.微生物檢測室壓差不符合。
8.無菌檢查用超凈臺沒有密封其無菌保護有隱患。
9.房間沒有狀態標示。
10.使用檢測儀器的維護和穩定等內容應如實記錄。
11.缺少一個備用工作站,防止數據丟失。
12.缺少使用物料的信息登記備于追蹤管理。
第二方面:軟件檢查
1.年度GMP驗證計劃制定不符合規定,沒有形成綱領文件,
2.各驗證工作缺少聯系和邏輯關系;沒有轉化為SOP和工藝規程。
3.補充無菌管路的清洗、滅菌驗證部分內容。
4.補充凍干機的前箱的最冷點的測定。
5.補充扎蓋的挑戰性驗證。
6.過濾系統的驗證按照規范補充相關內容。
7.制定和進行公用設施驗證內容。
8.缺少脫炭工藝驗證內容。
9.驗證記錄和數據匯總不規范或過于檢查;缺少必要的檢查記錄。
10.批生產記錄補充:剩余補退庫批準單;超出補計劃外領用單;補充凍干指令;補充無菌藥液放行指令單;補充物料平衡率(與收得率區分)。
11.工藝規程的人員定崗應落實到具體人員名單并補充物料平衡內容。
12.凍干機清洗等文件制定不嚴密,應重新修訂;按照實際情況制定。
13.凍干終點的壓塞工序缺少SOP文件。
14.公司設備管理薄弱。
15.培訓工作沒有落到實處。
16.加強凍干和灌裝等核心崗位的培訓。
17.非藥用輔料的安全性評價進行。
加強無菌意識;加強驗證嚴謹觀念;加強人員培訓;加強基礎管理;加強物料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