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近代調查研究材料,都證明了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茶樹原產于中國,原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824年,駐印度的英國少校勃魯士(R. Bruce)在印度阿薩姆省沙地耶 (Sadiya) 地方發現有野生茶樹,于是,國外有人以此為證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了異議。從此,在國際學術界開展了一場茶樹原產地之爭。國外學者中有代表性的論點主要四個。即中國說、印度說、無名高地說和二源說。
歷史告訴我們,當印度人還不知種茶和飲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樹的時候,我國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卻已有數千年歷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國人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茶學工作者又從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出發,結合茶樹的自然分布與演化,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為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原產地。
① 從茶樹的自然分布看,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于上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它的分布在勞亞古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的西南地區位于勞亞古大陸的南緣,在地質上的喜馬拉雅山運動發生前,這里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是當地熱帶植物區系的大溫床。 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計380余種,而在中國就有15屬,260余種,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約有100多種,在云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茶樹種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國的西南地區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② 從地質變遷看,西南地區有川滇河谷和云貴高原, 近100萬年以來,由于河谷的不斷下切和高原的不斷上升,絕對高差達5000 —6500米,從而使西南地區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縱橫交錯的河谷,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這樣,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逐漸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氣候之中。從而使最初的茶樹原種逐漸向兩極延伸、分化,最終出現了茶樹的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型的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
同時,自第四紀以來,云南、四川南部和貴州一帶,由于受到冰河期災害較輕,因而保存下來的野生大茶樹也最多。并且既有在右種、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又有喬木型、小喬木型和灌木型茶樹。植物學家認為: 某種植物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這種植物起源的中心地。中國西南三省,是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了。
③ 從茶樹的進化類型看,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所在。茶學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和觀察分析表明,我國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型茶樹的形態特征和生化特性。這也證明了中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