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好這種飲品的那一小撥人,本來想的是,這回自己身體肯定是要受到傷害了,卻碰上了如此的意外之喜。營養學家們無可奈何地面對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在法國心肌梗塞的低發病率竟是和經常飲用葡萄酒有關。當這一點被專家們咬著牙確認后,人們終于可以以良好目的為理由享用這種紅色液體了。
最流行的理論認為,葡萄(葡萄食品)酒這種有效的功能來自它所含有的苯酚。因為這種物質在試管中呈現抗氧化功效,所以人們推斷,它能在飲用紅酒的人的血液中起到抗氧化作用,從而使身體避免受到損害。還值得特別關注的是藜蘆酸物質。在很多亞洲的草藥中也含有它。葡萄利用這種物質防止菌類疾病,首先是預防灰霉菌的侵襲。
但是,當葡萄酒中含有的抗氧化劑被當作謎底揭示給大眾時,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紅酒中含有的最重要的抗氧化劑——硫(亞硫酸鹽)沒有被當作特別健康的物質而得到強調呢?葡萄酒瓶中的天然苯酚數量不足以保護紅酒的香味和顏色免受氧化劑之害,因而,在葡萄酒貯藏和運輸過程中就需要硫的幫助。如果抗氧化劑理論成立的話,那么,硫無疑是提供健康的最大因素,它甚至可以讓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相形見絀。可惜事實并不是這樣,硫恰巧是痛飲紅酒之后劇烈頭痛的一個原因。
瑞士科學家卻傾向于這樣的看法:酒后頭痛的原因不在于硫,而是因為苯酚在作祟。紅酒中含有的天然苯酚成分,可以引起一種人類腸道中的酶的功能癱瘓。這種酶本來應該清除體內的源于生物的胺。而后,這些胺進入大腦中,引起了頭痛。但是,一般情況下,只有那些擁有這種酶數量比較少的人,才會碰上這種情況。苯酚在陳年葡萄酒中會作為固定的沉淀物附著在瓶壁上,因此這種紅酒是更容易被消化的。
為了檢驗以上兩種相互矛盾的說法,有必要查看一下,是否飲用酒精類飲料都可能會給心臟帶來有益的作用。很快,人們就查明,各種酒的愛好者的心肌梗塞發病率都是不高的。例如,一個捷克研究組發現,與不飲酒的人相比,只喝啤酒的人患心肌梗塞的幾率要低。在這項研究中,人們還發現,這樣的效果在那些每周只喝半升啤酒的人那里就可以被覺察到。當然,效果最明顯的,還是那些一周喝五六升的人們!但是,這里指的不是一次就喝這么多。結果顯示,如果人們每天喝一點,效果是最好的。
更使學術界驚訝的是,他們確定,只要飲者遵循“不豪飲,經常飲”的口號,不管哪種酒精飲料,竟然都一樣具有延長生命的作用。所以,說來說去,縱使各種酒精飲料中含有的附加物質變化多樣,主要起作用的還是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