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屬中以嫩莢、種子及塊根供食用的栽培種,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一般作一年生栽培。學名Phaseolus coccineus L.(syn.P.multiflorus Willd.),別名龍爪豆、大白蕓豆、荷包豆。染色體數2n=2x=22。每100g干豆含蛋白質20-22g、碳水化合物約63g、鈣120mg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炒食嫩莢或煮食鮮(或干)豆和塊根。也可作觀賞植物。
原產中南美洲。2200年前于墨西哥馴化栽培;16世紀初傳入歐洲,16世紀中葉傳到日本。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國以云南、貴州、四川等省栽培較廣,1985年僅云南省南華縣高寒山區播種面積就達1.3萬畝。
根系發達,入土深。在云南栽培無明顯塊根,株高2-5m,分枝1-5個。三出復葉,互生。葉腋著生總狀花序,花對生,每序有2-25對以上。結莢率低,莢果略成弓形,長10-30cm,寬約2cm,每莢含種子1-6粒。種子腎形,千粒重95-165g。
紅花菜豆要求溫涼濕潤,適溫12-17ºC。夏季高溫地區因自交不親和或因高溫障礙,常開花不結莢。云南多利用海拔2200-2600m的高冷山區栽種。
依生長習性分為矮生和蔓生兩個類型,大多地區栽培蔓生類型,南非栽培矮生類型。各類型中都有紅花和白花的。白花菜豆品味較佳,中國和日本普遍栽培。優良品種有云南賓川大白蕓豆、早熟、子粒大、產量高。由日本引進的“大白花”品種,子粒肥大,產量較高,但成熟期限稍遲,適于無霜期較長的地區栽培。
紅花菜豆地上部不耐霜凍,苗期不耐澇,開花結果不耐旱,成熟期要求晴朗少雨天氣。宜于pH4.8-8.2、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肥沃土壤咱植。云南栽培的多為中光性品種,四季都有能開花。
以單作為主,也可與馬鈴薯和玉米等間作,地溫10ºC以上時播種,高畦或平畦穴播,每穴種子2-3粒。子葉不出土,可適當深播以增強抗旱力。固氮能力較弱,需施足基肥,并在初花和盛花期適當重施追肥。蔓高30cm時支架。莢果宜分期采收,帶莢曬干,脫粒。選高產健株留種,適當稀植。因雄蕊花藥著生稍低于柱頭,常異花授粉,須隔離留種。種子收獲后粒選。
紅花菜豆具抗寒、抗旱、抗蟲特性,還抗炭疽病、根腐病和多種病毒病,是抗病育種的重要親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