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科橄欖屬常綠果樹,大喬木。又名青欖、白欖、黃欖。學名Canarium album Raeusch.。原產中國南方。海南、臺灣兩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區(qū)均發(fā)現(xiàn)野生橄欖。中國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分布以福建省為最多,福鼎至詔安的沿海各縣、市,閩中的沙縣、永泰及閩北的龍巖等37個縣(市)等均有栽培。四川、浙江、云南、臺灣等部分地區(qū)也有分布。栽培橄欖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及馬來西亞。
橄欖高8-15m。樹冠開張,寬10-18m。枝干含芳香樹脂。主根肥大,半肉質,入土達3m,根群主要分布于離地面20-120cm土層。小葉對生,全緣,革質,葉背網脈較突起有小窩點,揉碎時有特殊香味。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通常與葉等長或略短,花白至黃白色。核果橢圓至卵形,成熟時黃綠色。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開花,10月至11月果熟,加工用果8月開始采收。
中國橄欖主產區(qū)為22°N-26N之間。在年平均氣溫20-22 ℃、降水量1200-1400mm的地區(qū)生長最適宜。能忍受短時0℃低溫,極端最低溫為-3℃時,葉和幼枝均遭不同程度凍害。
橄欖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品質或栽培較廣的有:①檀香②惠圓③公本④獵腰欖⑤茶窖欖⑥青心。
多采用嫁接繁殖,10月至11月采種,2月上旬播種,株行距12-15cm×18-21cm,也可條播或撒播,長出真葉后補苗或移植。橄欖多栽于山地丘陵地。3月至4月定植,株行距6-8米,穴深寬各約1m,施入腐熟有機肥。結果樹全年施肥2次,即開花前和采果前、后各施1次,全年中耕2-3次。果實成熟用人工采摘,或于收果前3-4天噴300ppm乙烯利,收獲時震動大枝使果實脫落。
主要病蟲害有樹癭病、天牛、卷葉蛾幼蟲、金龜子、尺蠖、葉蟬等為害枝干或嫩梢。橄欖鮮果每100g果肉含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4g,維生素C21mg,鈣204mg。
柑橘類種質資源(germplasm resource of citrus fruits)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在柑橘生產和育種上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柑橘類植物劃定的范圍是蕓香科(Rutaceae)、柑橘亞科(Aurantioideae)、柑橘族(Citrea)、柑橘亞族(Citrinae)中典型柑果的一組植物。共6個屬,即金柑屬(Fortunella)、澳沙檬屬(Eremocitrus)、枳屬(Poncirus)、多蕊橘屬(clymenia)、澳橘檬屬(Microcitrus)和柑橘屬(Citrus)。其中在經濟上最重要的是柑橘屬,起源中心在中國、印度、東南亞一帶,其次是金柑和枳2屬,起源中心在中國。
柑橘類種質資源的特點:
多樣性:柑橘的近緣植物中表現(xiàn)更為明顯,如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in.),具落葉性,能耐-26℃的低溫。
遠緣雜交可孕性:柑橘植物種間容易雜交成功,屬間雜交種有:枳橙、枳柚、枳酸橙、柑柚、柑橙、四季橘、萊檬金柑。
植物的分類有:大翼橙類、枸櫞檸檬類、柚類、橙類、寬皮柑橘類。
柑橘屬近緣植物已進行利用和評價的有:金柑屬、枳屬、澳沙檬屬、澳橘檬。
中國是世界重要的柑橘起源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陸續(xù)開展包括柑橘在內的果樹資源調查。80代廣泛開展了農作物品種資源考察中,柑橘資源的考察列為重要內容。通過調查在西藏、四川、廣西、湖南、云南、江西等地發(fā)掘了一批柑橘原始野生類型,有的新種已鑒定,并采集了一批地方品種資源。同時還進行了收集國外種質資源的工作。
柑橘的分類主要有兩大分類系統(tǒng)。柑橘類植物,特別是柑橘屬的分類在亞屬的劃分、分類等級、種地位的確定方面分歧很大。以確定的種類來看,施文格(W.T.Swingle)確定柑橘屬共16種。田中長三郎于1954年定為150余種,1977年又在此基礎上發(fā)展為162種。這丙大分類系統(tǒng)分歧的焦點在于對種的理解及其劃分的不同。
柑橘是多年生植物,幼齡期長,主要靠嫁接繁殖保存品種特性,不適于使用種子保存。柑橘種質資源的保存主要是采用栽植保存。世界各國都在探索建立合理的繁殖保存程序。
柑橘種質資源的評價,設兩級評價制度,即由種質資源圃負責的基本評價和由利用單位經進一步試驗和利用作出的利用評價;驹u價的主要內容是,形態(tài)特征和開花結果習性,抗逆性,遺傳性狀和基因鑒定及生化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