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屬棘皮動物,可供食用的品種有梅花參、刺參、烏參、光參、瓜參、玉足參等20多種,營養(yǎng)價值高。干品海參含蛋白質(zhì)76.5%,脂肪1.1%,還含有無機鹽、糖類及磷、鐵、碘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此外,海參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jù)藥書記載,海參具有補腎益精,對治療肺結(jié)核咯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療效。海參體內(nèi)含有一種酸性粘多糖,對惡性腫瘤的生長、轉(zhuǎn)移具有抑制作用到人們青睞。
根據(jù)調(diào)查,我國有二十余種海參可供食用,其中刺參、烏參(Actinopyga miliaris)、烏元參(A.nobilis)、梅花參等經(jīng)濟價值較高。
刺參(Stichopus japonicus)也稱“沙噀”。刺參科。體圓柱形,長20-40厘米。前端口周生有20個觸手。背面有4-6行肉刺,腹面有3行管足。體色黃褐、黑褐、綠褐、純白或灰白等。喜棲水流緩穩(wěn)、海藻豐富的細(xì)沙海底和巖礁底。夏季水溫高時行夏眠。環(huán)境不適時有排臟現(xiàn)象。再生力很強,損傷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可供食用。我國北部沿海出產(chǎn)很多,可人工養(yǎng)殖。
梅花參(Thelenota ananas)刺參科。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dá)l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也稱“鳳梨參”。腹面平坦,管足小而密布。口稍偏于腹面,周圍有20個觸手。背面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常棲息于深3-10米而有少數(shù)海草的珊瑚砂底。泄殖腔中常有隱魚(Carapus hoemi)共棲。分布于西南太平洋’我國產(chǎn)于西沙群島。個體大,品質(zhì)佳,為我國南海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
光參(Cucumaria japonica)也稱“瓜參”,瓜參科。形似刺參。通常灰褐色,但也有暗褐、濃紫或黃白色的。體壁肉質(zhì),表面柔滑。口的周圍有觸手10個。棲于海中。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