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咸、微寒、無毒。
【歸經】入脾、腎。
【功效】滋養臟腑,滑潤肌膚,補中益氣。
【說明】豬又名豕、豚。因飼養簡易,又具有骨細筋少肉多的特點,為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種。歷代醫家認為:“豬,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蓋虛肌所致也。”“凡肉有補,惟豬肉無補。”“以肉補陰,是以火濟水,蓋肉性入胃便濕熱,熱生痰,痰生則氣不降,而諸癥作矣。”所以對陰虛血虛患者多吃豬肉無益。然而,據報道,日本琉球大學教授通過調查發現,豬肉如果調煮得宜,它亦可成為“長壽之藥”。調查結果發現,某地八十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們幾乎每天都吃豬肉,主要由于烹調方法不同,豬肉煮的時間都很長,先將豬肉煮二三小時后,再加入海帶或蘿卜又煮一小時,做成一種湯菜食用。經過化驗分析,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后,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含量大大降低。
豬肉雖是日常食品,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多食令人虛肥,大動風痰,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腸飽脹或腹脹腹瀉。對于脂肪肉及豬油,患高血壓或偏癱(中風)病者及腸胃虛寒、虛肥身體、痰濕盛、宿食不化者應慎食或少食之。一般入藥均為豬瘦肉。
【豬肉食療方精選】
1、豬瘦肉60至120克,生地30克,土茯苓60克同煮湯服食,治小兒瘡癤膿腫,下肢濕毒。
2、豬瘦肉60克,槐花30克,煮湯服食,治痔瘡。
3、雞骨草煮豬肉:豬瘦肉100克切塊,與雞骨草30克、紅棗5枚共煮湯,煮至豬肉爛熟后,食肉喝湯。有利尿,解毒,除濕作用,適用于黃疸。
4、夏枯草煮豬肉:夏枯草30克與豬瘦肉50-100克,共煮湯,煮熟后加食鹽調味,喝湯。有清熱,散結,降壓作用。適用于高血壓,頭痛眩暈,頸淋巴結腫,肺結核,乳房結核,痢疾,傳染性肝炎等癥。
5、蠔豉燒肉:豬瘦肉100克與蠔鼓50克共煮湯食用。有滋陰,潤燥,養血作用。適用于虛火牙痛,口舌粘膜糜爛,虛煩失眠等癥。
6、黃精燉肉:豬瘦肉150-250克,黃精30-60克,切片洗凈,同放入碗內,放適量食鹽、生姜、料酒調味,加適量開水置于鍋中隔水蒸熟食用。有滋陰補血,補中氣,潤心肺作用。適用于病后體虛,失眠,肺結核等癥。
7、玉竹豬肉湯:豬瘦肉100-150克切片,玉竹30-60克洗凈切片共煮湯,加食鹽調味食用。有養陰,潤肺,止咳作用。適用于熱病傷陰之咽干咳嗽,心煩口渴,肺結核干咳,秋冬季肺燥干咳,虛咳等癥。
8、蓮子芡實豬肉湯:蓮子肉50克,芡實50克,豬瘦肉200克共煮湯,加少量食鹽調味食用。有補脾固腎作用。適用于腎虛腰酸痛,神經衰弱,夜睡夢多,夢遺滑精,夜多小便,大便溏稀等癥。
9、蓮子百合豬肉湯:蓮子肉50克,百合50克,豬瘦肉250克共煮湯,加適量食鹽調味食用。有益脾胃,養心神,潤肺腎,清熱止咳作用。適用于心脾不足的心悸,失眠,以及肺陰虛的低熱干咳等癥。
10、板粟燒肉:板粟250克(去殼皮),豬瘦肉500克切塊,加食鹽、生姜、豆鼓適量、紅燒煮熟,分頓佐餐食用。有潤燥,化痰,和胃作用。適用于肺燥久咳,痰少之氣管炎。
11、十全大補肉湯:豬肉500克,墨魚50克,豬肚50克,豬雜骨適量,藥袋一個(內裝熟地、當歸各15克,黨參、炙黃芪、炒白術、茯苓、酒白芍各10克,炒川芎、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同放入鍋內,再加水、生姜、花椒、料酒、食鹽適量,置大火上煮沸后,再用小火煨燉,煮至豬肉熟爛時,撈起切成條,再放回湯中,撈出藥袋不用。食用可加少許味精,食肉喝湯,早晚各服一碗,分數日服。此湯有氣血雙補作用。適用于氣血俱虛或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等癥。
12、紫菜豬肉湯:豬瘦肉100克,紫菜25克共煮湯,加適量食鹽,味精調味食用。有清熱、化痰,軟堅作用。適用于甲狀腺腫大,頸淋巴結結核,腳氣病等癥。
13、蘑菇豬肉湯:豬瘦肉100克,鮮蘑菇100克,共煮湯,加少許食鹽調味食用。有滋陰潤燥,健胃補脾作用。對白細胞減少癥,慢性肝炎等癥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14、無花果燉肉:豬瘦肉100克,無花果60-100克,同放碗內,加適量食鹽、開水,置鍋中隔水蒸熟食用。有健胃,理腸作用。適用于痔瘡,慢性結腸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癥。
15、茯苓包子:將鮮豬肉500克剁成肉末,加入醬油、食鹽、生姜末、胡椒粉、香油、料酒、大蔥末、骨頭湯等攪拌成餡。另將茯苓100克用水煎熬三次,每次加水300克煎一小時,將三次所得的茯苓水濾去藥渣后與面粉1000克發面300克和成面團,與拌好的肉餡包包子食。茯苓包子有健脾開胃,安神養心,除濕化痰,利水消腫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心悸失眠,痰飲咳逆,小便不利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