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屬于國家重點方劑學學科自選項目,其中部分研究得到北京中醫藥大學“211項目”經費支持。
項目背景:焦慮癥(anxiety)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身心疾病之一,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個體生物學特征和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對其防治主要是應用藥物干預。現有抗焦慮藥物存在易依賴、起效緩慢、藥物間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等諸多缺陷。焦慮癥屬于中醫神病的范疇,臨床運用中醫藥治療焦慮癥有一定療效,但引入現代焦慮動物模型和藥物效用評價技術探索中醫方藥的抗焦慮作用以及從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控角度揭示其作用機制尚屬空白。
基本原理:本項目以中醫防治焦慮病的經驗及其立法組方思路為背景,提出著名安神方酸棗仁湯的可能的抗焦慮作用的設想,利用目前國際通用的焦慮動物模型,發現和證實本方傳統劑型(湯劑)具有抗焦慮作用;以復方內多部位或組分共存是復方藥效學基礎為依據,運用現代分離技術,在對該方有效水提物進行部位分離的基礎上,通過藥理正交配伍試驗,發現該方抗焦慮效用的部位及其配方;圍繞現代關于焦慮病理生理機制,在整體、細胞、分子水平上探討了酸棗仁湯及其組分配方抗焦慮作用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某些調控機制。
主要性能指標:(1)兩種不同焦慮動物模型(EPM、Holeboard)的復制;(2)酸棗仁湯不同給藥劑量的抗焦慮作用評價;(3)從中樞及免疫器官單胺神經遞質(NE、5-HT、DA等)、神經調質(β-EP、NO等)、免疫細胞因子(IL-1、IL-6、TNFα等)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等各項指標探討酸棗仁湯抗焦慮作用的網絡調節機制;(4)從對EPM大鼠腦組織GABAA受體mRNA表達以及IL-1β、GR表達探討酸棗仁湯抗焦慮網絡調節的分子機制;(5)從對皮質酮干預的PC12細胞增殖、凋亡以及IL-1β、GR表達探察酸棗仁湯體外作用機制;(6)發現酸棗仁湯抗焦慮的有效部分/組分配方。
創新點及特色:(1)提出古方酸棗仁湯具有抗焦慮作用的假設;(2)通過實驗證實酸棗仁湯傳統湯劑(水提液)具有抗焦慮作用及了解其作用的量效關系;(3)通過復方部位配伍與藥效關系的研究發現了酸棗仁湯抗焦慮效用的有效部位,初步證實全方的黃酮和多糖部分是該方抗焦慮作用的主要物質基礎;(3)發現國際通用的高架+字迷宮模型誘發的動物焦慮狀態伴有免疫機制參與的證據;(4)酸棗仁湯抗焦慮作用的機制可能涉及到對中樞神經遞質、神經調質、免疫細胞因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整體調控,提高相關腦區的單胺類遞質的含量,增強GABAA 受體mRNA表達以及腦組織中IL-1β、GR表達,保護焦慮癥伴有的高皮質酮狀態可能引起神經細胞的損傷等。酸棗仁湯對焦慮引起或伴隨內分泌-免疫失調等復雜病態的治療具有優勢。
與同類研究的比較:(1)雖然見有運用中醫藥治療焦慮癥的臨床報道,但目前國內中藥抗焦慮藥物的基礎研究尚未有見;(2)見有酸棗仁湯鎮靜、催眠藥理作用的實驗報道,但未見有本方抗焦慮作用及機制的實驗研究;(3)有較多有關高架+字迷宮模型在抗焦慮藥物評價及其對中樞遞質或調質作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見有該模型涉及到免疫調節方面的研究報道;(4)目前中醫復方物質基礎的研究主要沿用的是植化分離與尋找活性單體的思路,尚未見有探討特定藥效條件下的原方化學部位/組分之間關系的研究。
成果意義:本項目在證明傳統劑型(湯劑)具有抗焦慮作用的基礎上進行其化學部位的分離和化學部位配伍與特定藥效之間關系的研究,為從化學成分群配伍的角度來認識中醫方劑效用的物質基礎提供了更符合中醫方劑特點的探究模式;所發現的酸棗仁湯抗焦慮效用的主要組分配方(已獲專利公開),為抗焦慮的中藥復方新藥的進一步研發奠定了良好的藥學基礎;全方及組分配方抗焦慮效用的網絡調節機制,為認識酸棗仁湯滋陰清熱、養血除煩的功效(多向調節,特別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的調節作用)及其臨床治療伴有免疫失調的焦慮癥提供了現代科學理解;高架+字迷宮模型誘發的動物焦慮狀態伴有免疫失調的發現為認識焦慮與免疫的關系和重新評價該模型生物學機制及其用途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
項目背景:焦慮癥(anxiety)是目前發病率較高的身心疾病之一,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個體生物學特征和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對其防治主要是應用藥物干預。現有抗焦慮藥物存在易依賴、起效緩慢、藥物間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等諸多缺陷。焦慮癥屬于中醫神病的范疇,臨床運用中醫藥治療焦慮癥有一定療效,但引入現代焦慮動物模型和藥物效用評價技術探索中醫方藥的抗焦慮作用以及從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控角度揭示其作用機制尚屬空白。
基本原理:本項目以中醫防治焦慮病的經驗及其立法組方思路為背景,提出著名安神方酸棗仁湯的可能的抗焦慮作用的設想,利用目前國際通用的焦慮動物模型,發現和證實本方傳統劑型(湯劑)具有抗焦慮作用;以復方內多部位或組分共存是復方藥效學基礎為依據,運用現代分離技術,在對該方有效水提物進行部位分離的基礎上,通過藥理正交配伍試驗,發現該方抗焦慮效用的部位及其配方;圍繞現代關于焦慮病理生理機制,在整體、細胞、分子水平上探討了酸棗仁湯及其組分配方抗焦慮作用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某些調控機制。
主要性能指標:(1)兩種不同焦慮動物模型(EPM、Holeboard)的復制;(2)酸棗仁湯不同給藥劑量的抗焦慮作用評價;(3)從中樞及免疫器官單胺神經遞質(NE、5-HT、DA等)、神經調質(β-EP、NO等)、免疫細胞因子(IL-1、IL-6、TNFα等)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等各項指標探討酸棗仁湯抗焦慮作用的網絡調節機制;(4)從對EPM大鼠腦組織GABAA受體mRNA表達以及IL-1β、GR表達探討酸棗仁湯抗焦慮網絡調節的分子機制;(5)從對皮質酮干預的PC12細胞增殖、凋亡以及IL-1β、GR表達探察酸棗仁湯體外作用機制;(6)發現酸棗仁湯抗焦慮的有效部分/組分配方。
創新點及特色:(1)提出古方酸棗仁湯具有抗焦慮作用的假設;(2)通過實驗證實酸棗仁湯傳統湯劑(水提液)具有抗焦慮作用及了解其作用的量效關系;(3)通過復方部位配伍與藥效關系的研究發現了酸棗仁湯抗焦慮效用的有效部位,初步證實全方的黃酮和多糖部分是該方抗焦慮作用的主要物質基礎;(3)發現國際通用的高架+字迷宮模型誘發的動物焦慮狀態伴有免疫機制參與的證據;(4)酸棗仁湯抗焦慮作用的機制可能涉及到對中樞神經遞質、神經調質、免疫細胞因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整體調控,提高相關腦區的單胺類遞質的含量,增強GABAA 受體mRNA表達以及腦組織中IL-1β、GR表達,保護焦慮癥伴有的高皮質酮狀態可能引起神經細胞的損傷等。酸棗仁湯對焦慮引起或伴隨內分泌-免疫失調等復雜病態的治療具有優勢。
與同類研究的比較:(1)雖然見有運用中醫藥治療焦慮癥的臨床報道,但目前國內中藥抗焦慮藥物的基礎研究尚未有見;(2)見有酸棗仁湯鎮靜、催眠藥理作用的實驗報道,但未見有本方抗焦慮作用及機制的實驗研究;(3)有較多有關高架+字迷宮模型在抗焦慮藥物評價及其對中樞遞質或調質作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見有該模型涉及到免疫調節方面的研究報道;(4)目前中醫復方物質基礎的研究主要沿用的是植化分離與尋找活性單體的思路,尚未見有探討特定藥效條件下的原方化學部位/組分之間關系的研究。
成果意義:本項目在證明傳統劑型(湯劑)具有抗焦慮作用的基礎上進行其化學部位的分離和化學部位配伍與特定藥效之間關系的研究,為從化學成分群配伍的角度來認識中醫方劑效用的物質基礎提供了更符合中醫方劑特點的探究模式;所發現的酸棗仁湯抗焦慮效用的主要組分配方(已獲專利公開),為抗焦慮的中藥復方新藥的進一步研發奠定了良好的藥學基礎;全方及組分配方抗焦慮效用的網絡調節機制,為認識酸棗仁湯滋陰清熱、養血除煩的功效(多向調節,特別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的調節作用)及其臨床治療伴有免疫失調的焦慮癥提供了現代科學理解;高架+字迷宮模型誘發的動物焦慮狀態伴有免疫失調的發現為認識焦慮與免疫的關系和重新評價該模型生物學機制及其用途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