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孢黃枝瑚菌
發布日期:2007-09-12
核心提示:編號 PRB.0853 圖 例 中文學名 疣孢黃枝瑚菌 拉丁學名 Ramaria flava (Schaeff. : Fr.) Qul. 中文別名 刷地菌、掃帚菌、鍋刷菇 同物異名 圖 853 疣孢黃枝瑚菌 : 1. 子實體,2. 孢子, 3. 擔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屬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或較大,成叢
編號 |
PRB.0853 |
圖
例
|
|
中文學名 |
疣孢黃枝瑚菌 |
拉丁學名 |
Ramaria flava (Schaeff. : Fr.) Quél. |
中文別名 |
刷地菌、掃帚菌、鍋刷菇 |
同物異名 |
|
圖 853 疣孢黃枝瑚菌 : 1. 子實體,2. 孢子, 3. 擔子 |
分類地位 |
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屬 |
形態特征 |
子實體中等或較大,成叢多分枝似珊瑚,表面黃色,干燥后青褐色,高10-15(20)cm,寬5-15cm。菌柄較短,長4-6cm,粗1.5-2.5cm,靠近基部近污白色。小枝密集,稍扁,節間的距離較長。擔子棒狀,具4小梗,40-55μm×7-10μm 。孢子橢圓形,淺黃色,具小疣,含油滴,10-13(16)μm×4.5-5(6)μm。 |
生態習性 |
常在闊葉林中地上成群生長。 |
分布地區 |
河南、福建、臺灣、四川、山西、遼寧、甘肅、云南、西藏、貴州、廣東等。 |
經
濟
用
途
|
記載可食用,味較好,但也有記載具毒,食后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反應,采食時需注意。抗癌試驗,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達60%。據報道,此種含有一種高級甘油脂,即真菌甘油脂(mycoglycolipids)。有記載此菌與冷杉、山毛櫸、櫟等樹木形成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