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PRB.0742 |
圖
例
|
|
中文學名 |
稀褶黑菇 |
拉丁學名 |
Russula nigricans (Bull.) Fr. |
中文別名 |
老鴉菌、大葉火炭菇(廣西)、格繞(西藏)、火炭菇(福建)、菌子王(江西)、豬仔菌(四川) |
同物異名 |
|
圖 742 稀褶黑菇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褶側囊體 |
分類地位 |
傘菌目、紅菇科、紅菇屬 |
形態特征 |
子實體一般較大。初期污白色,后變黑褐色。菌蓋直徑可達15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表面平滑,老后邊緣有不明顯的條紋。菌肉污白色,受傷處開始變紅色,后變黑色,菌肉較厚。菌褶寬,稀而薄,污白色,直生后期近凹生,不等長,褶間有橫脈。菌柄粗壯,長3-8cm,粗1-2.5cm,初期污白色,后變黑褐色,內部實心,脆。孢子近球形,具疣及網紋,7.5-8.7μm×6.3-7.5μm。褶側囊體棒狀,37-56μm×5-9μm。 |
生態習性 |
夏秋季在闊葉林或混交林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長。 |
分布地區 |
吉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陜西、四川、云南、甘肅、貴州、湖北、湖南等。 |
經
濟
用
途
|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采食,但在廣西、江西等地發生過中毒。食后惡心、嘔吐、腹部劇痛、流唾液、筋骨痛或全身發麻,神志不清等。中毒嚴重者有肝腫大、黃疸等、導致死亡。可藥用。福建民間用來治療痢疾,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60%。與云杉、黃杉、櫟、山毛櫸等樹木形成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