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是我們常說的“中醫之草”。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即: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艾三年便可治愈)”。艾葉芳香,性味苦、辛、溫,宜入肝、脾和腎,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的功效,適用于虛寒引起的月經過多、崩漏、妊娠下血、痛經、小腹冷痛等病癥。民間常用艾葉煎服治療菌痢;艾葉與地膚子、蒼生等混合后,用水煎煮熏洗,治療濕癬瘙癢;艾葉干品50克,加水400毫升浸泡5小時,煎煮過濾后口服治療慢性氣管炎;艾葉陳品50克,加水1500毫升,浸洗患處治療黃水瘡。
艾葉中含有軟性樹脂、揮發性精油、葡萄糖、鞣酸、氯化鉀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成分。其所含的苦艾葉素能刺激血管收縮,增強人體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液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某些引起皮膚疾患的真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具有殺滅和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艾葉還有解毒抗癌作用,適用于胃癌、乳腺癌癥狀的緩解和病情的控制,亦可用于甲狀腺癌、腸癌、惡性淋巴瘤的輔助治療。
另外,艾的營養價值也不容小覷。每100克野艾嫩莖葉含胡蘿卜素5.28毫克、B族維生素0.33毫克、維生素C11毫克。艾風干后,葉含蛋白質25.85%,脂肪2.59%,礦物質10.13%。民間也利用艾創造出不少食療食補之品:
■艾葉粥
取干艾葉15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將艾葉加水煎濃汁,去渣后加水、米、紅糖,煮粥食用,可用于婦女虛寒痛經、月經不調、胸腹冷痛的輔助治療(陰虛血熱者不宜食用)。
■艾葉茶
每次取干艾葉3克,沖沸水代茶飲,每日3~4次,適于胃寒疼痛者飲用。
■艾酒
將陰干的艾蒿葉200克裝入布袋,浸入35度白酒約1.8升中,加入砂糖200克,30天后飲用?捎糜谥胃雇,止咳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