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氣候逐漸轉涼,同時秋高氣爽,空氣干燥,傳統醫學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秋燥,最易傷肺。這是因為肺主呼吸,通過支氣管、鼻咽部與外界相通,而燥邪傷人,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為嬌臟,喜潤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則傷人,常會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帶血,氣喘胸痛等病癥。因此,秋燥時節須防傷肺。此時除應加強鍛煉、調節起居、順應氣候外,還可適當運用食補來調理身體。秋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為抵御寒冬的侵襲奠定了物質基礎。
秋季進補宜先調理脾胃。由于在酷熱的夏季,人們頻食冷食,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故在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如魚、瘦肉、禽蛋以及山藥、紅棗、蓮藕、蓮子等。此外,奶制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多吃。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們具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健脾開胃、生津止渴、固腎益精等功效。
隨著秋季氣候日漸涼爽,空氣變化越來越干燥,對肺的侵害也一天比一天嚴重。中醫認為:“秋季干燥,上逆而咳多為瘺厥。”故仲秋以后進補以滋補潤肺為主。具有滋陰潤燥的食物很多,如芝麻、百合、梨、木耳、蜂蜜、蘿卜、甘蔗及大部分蔬菜。此外,蓮藕、蓮子、菱角等也有清除燥熱的作用。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或燉食則更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生津止咳的作用。此外,氣候涼爽的秋天令人胃口大開,但此時進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隨意,仍應以潤燥為前提,采取清補、單補之法,像鴨肉、海參、蛇肉、黃芪、麥冬、沙參等均為此季席上佳品,雞肉、牛肉、鴿肉、當歸、熟地等溫熱之品也可適當食用,但對于羊肉、狗肉、鹿茸、附片等大溫大熱之品,除陽虛體質者外,一般人應盡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