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詩鑄: 清華大學精儀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于博士生培養問題,大家一起來討論為好,很多問題要一塊商量該怎么辦。我個人認為 ,高等學校的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培養對發展學校的學科起著很大的作用。從我個人來說,我的所有科研成果絕大多數都是依托培養訓練研究生開始做的。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培養了大約80個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博士后12—13個,碩士生15—16個,其他都是博士生;我所發表的300多篇論文中絕大部分都有博士生參加。博士生是學校發展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學校科研的一支主要力量。
我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要求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博士學位論文題目要有創造性、科學性、完整性。我基本是按這三方面要求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我在摩擦學實驗室工作,我們主要搞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摩擦學涉及機器中的摩擦、磨損、潤滑理論。我們所做的課題絕大部分來源于國家基金,也有一部分是橫向題目。博士生區別于碩士生的最關鍵一點是要做創造性工作。所謂創造性,就是要做前人沒有做過的工作。我一直跟學生講,博十生跟碩士生的差別不在工作量,你可以做出兩個碩士學位論文,但并不是博士學位論文。不是工作量加大了,就是博士學位論文了。博士學位論文與碩士學位論文在質量上要求不同。博士生必須做創造性工作,做別人沒做過的工作。創造性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有可能是理論上的創新,有可能是實驗方法創新,或者是揭示了一個新的現象。總而言之,你的工作是過去沒有發表過的,你得到的新結論是對學科的發展起作用的,這一點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博士論文發表程度如何,水平高低是突出的反映,因此在博士學位論文選題時要特別注意“能不能做出比較前沿的工作”,這是第一點要求,讓學生明確以后,他自己會按這個方向去做。
第二點要有科學性,作風上要扎實。我們是搞工程科學的,工程科學實踐性很強,所以,我培養的研究生都是理論和實驗都要做的,其中有的學生以理論計算為主,但必須有實驗驗證;有的可能是實驗為主,比如摩擦題目,做了很多現象,發現具有很多規律,但最后一定要有理論分析,必須上升到一定理論層面來解釋。理論和實驗都要,這很重要。我看有的學生,有些題目,有些搞軟件的,三、四年時間在計算機前面培養的學生,我覺得這種軟件應該經得起實踐考驗。大家到我實驗室去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都是做實驗的,而且實驗臺都是自己做的。這點對工科學生特別重要;當然各個學科不太一樣,至少我們學科必須要求學生這樣做。提出的理論要有個驗證,若做不到全面驗證,也要驗證一部分。
我們曾經為解決某個潤滑問題搞了個數值解,但其中的一部分要加以驗證。對工科學生而言,全面培養十分重要。
我曾經碰到一個學生,他拿出的實驗數據很凌亂,我覺得實際現象的結果不應該是這個樣子,我說:你的數據不行,不能答辯,要重新做實驗。學生很快給了我一個結果,學生自己把數據搞得很光滑、我仔細一查發現他自己編造了虛假數據,我一直沒讓他畢業,所以培養學生嚴格的作風,是比較重要的方面,同時也要樹立作為教師的威信,樹立形象。
第三個問題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問題,而且是論文質量高不高的重要方面,那就是論文工作的完整性。我們現在培養研究生的通病就是“雨過地皮濕”,即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我把它叫做豐產不豐收。費了很大勁,沒把問題解決徹底。我一再給學生講傷十指不如斷一指。我把問題定的比較窄,但是內容比較全,這方面我有要求,下任務書時就寫清楚。比如學生費很大勁搞了物理模型、編了程序,搞了算例,很多學生搞了兩個算例,就到此為止。這并沒有達到目的。題目很大,一、兩個算例,沒有做徹底。我要求他必須找出規律,揭示現象、找出規律以及理論分析等都要做,規律的機理解釋都要做全。比如一個現象,發現參數之間的關系,做了很多規律性的實驗,但必須還要提出機理,搞清楚作用機制在什么地方,最后再定量描述,我要求學生做的比較完整。這樣才能使這個項目做的比較深入。這往往是學生很不耐煩的,因為學生喜歡做粗淺的工作,做了摩擦,做了一點曲線,就馬上提出要去做磨損。我說你不要做磨損,要接著做摩擦,把摩擦做出規律來,再解釋清楚,并描述它。在如何做學位論文方面我有些經驗教訓。我自己做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時,寫了一篇文章投到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結果投了兩次都被退回來了。人家解釋說這個問題你沒有做徹底。我在英國進修時,人家說:“你們中國的文章往往是slide,一個截面,象幻燈片似的。我們的論文是story,我們是個整體過程。”這是我非常重要的經驗教訓。我現在經常給雜志審稿,發現我們的很多論文,搞計算,搞理論分析,搞了個程序,算兩個算例就完了,實際應該多算一些東西,找出現象的規律,然后應該提出一些對學科發展有用的東西來。我們往往費很大勁開始,最后這一口氣就不愿做下去,結果“豐產不豐收”。學生也是這樣,費了很大勁把實驗臺做出來了,做出了幾個數據,把幾條曲線一劃,就做個粗淺的結論。這時候,我絕不讓他停止。讓他把機理搞出來、提出模型,把規律量化,把它做得比較完整,寧肯做得很實,做得很深入。本來那么一塊“面”,攤得很大,到處做的很淺,結果沒有解決問題。我認為這是我們研究生質量不高的很重要的原因。之所以我們很多工作不能拿到國外發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在這上面,這是我最初的教訓。我第一個博士生就是這樣,文章投出去被退回來,人家說你沒做徹底,而且說你應該做到什么程度。外國人有個提法,我也認同,那就是希望我做了這個題目,等我做完了,別人也就不能在這個上面再做了。當然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別人還要做。但至少我自己 要把它做得很完整。這是我對學生做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如何保證這個要求?我通常是下指令。有的學生非常大的毛病就是做著做著,哪兒能逃掉就逃掉,迎著困難不愿上,結果他走著走著就走到歪路上去了。因為我們培養過程中間有階段檢查環節,所以,我下指標,你必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答辯。
另外,我覺得年輕人可塑性很大,特別是青年學生。我總跟他們說,你們既然花了三、四年時光把美好的青春用在這里,你就要想辦法做出成果來。松一松就過去了,緊一緊他就提高了水平。有好多學生不報我的研究生,因為我嚴格。但報了我的研究生學得都不錯。現在我們招的研究生中有的是為了科學事業獻身,有這個勁頭。但也有的是想拿個文憑就拉倒,他就愿意報那樣的導師,弄個軟件,而實驗的、工程的就很少。有的來了就想早點走。學生可塑性大,你給他講道理,還是能做到的。舉幾個例子,我培養過的研究生中還是有幾個拔尖的。我1981年剛從英國回來時開始帶第一個博士生。那時我才是個副教授,沒資格招博士生,金國藩先生是正導師,我做副導師。這個學生做了個前沿的題目,國外還沒解決的。當時“四人幫”剛被打倒,清華連實驗臺也沒有,那時計算方法不多,計算機是穿紙帶,數值計算根本無法弄,做到零點幾微米油膜,在很小區域的變形場,這在當時是前沿的課題。我把在英國編的程序帶回來,按我的計算方法,實驗臺請別人給準備,這個學生確實把這個問題突破了,做出來了。這是我們國家至少我知道是機械學方面的第一個博士。還有一個研究生,他沒上過大學,老三屆的,完全靠自學,碩士畢業于別的學校,后來到我這里來,他勤學肯干,我帶他做穩定問題,有四個因素,他做完拿出來,論文寫出來準備答辯,而且評閱都完了,我看他有潛力,勸他再做三個月,再把另外兩個因素加進來,做完整的工程模型。他接著整整做了兩個月,又拿了一個論文,相應的成果也發表了。之后我讓他跟我一起寫了本書,后來這本書得了兩個獎——國家優秀圖書一等獎、自然科學獎。有些學生的確有很大潛力。他用三年多一點的時間拿了兩個學位。這個學生現在在山東,而且已是個很大的骨干教授啦。還有一個學生挑了一個薄膜潤滑方面的題目,納米薄膜,比較前沿。他從做實驗臺做起,后來做規律性的東西。他讀完留下,他的工作得了個國家發明三等獎,又做了一些工作,得了自然科學二等獎,他已發表了60多篇文章,拿到了杰出青年基金,正在申報長江學者。所以我覺得青年學生潛力很大。最近我的一個學生做了微構件的某個問題,他發表了18篇論文,其中有9篇被SCI所收錄。這在我們這個行當是很難的。都是學生,他們很多本科并不是清華畢業的,背景各種各樣,有的連大學也沒上過,有的是一般學校畢業的。但有一個特點就是讀博士學位前都曾工作過。他有這個精神,愿意干,肯干。再有,他們的選題都很前沿。另外,我也處理過3個學生,有的老師特別怕處理學生,覺得面子上不好過,這不是學生的問題,3個被處理的學生大多是學習態度問題,你給他工作他不能按時完成,多次警告、做思想工作都不行。另2個學生答辯后緩授學位。其中1個學生實驗做得不夠,找參考書中別人的數據填在里面,我認為這不是你的工作,等于是文獻綜述,當然有你的一些實驗。我當時允許他答辯,半年再補充一些實驗。還有個學生他工作很努力,出了很多成果,七機部還轉讓這個成果,但是他的論文寫得太差,文字水平太差,寫東西寫不清楚。我認為學生應該全面發展。博士畢業,做個學術帶頭人,寫點東西,這么差怎么行?結果,這個學生先答辯,但緩授學位。我給他半年時間,學點語文,把論文好好改改。先畢業不影響工作和工資,我還跟別人單位說了,水平是夠的。半年以后拿出一個論文很象樣子,我還懷疑是否是他寫的,懷疑是他愛人幫著寫的,于是拿段文字、參考文獻的摘錄等等進行考察,確定的確是他寫的,說明他有了很大提高。這樣做了,我的學生吊兒郎當的不是太多。我覺得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應該嚴格要求。年輕人容易滿足,你提出高標準,他還是能夠達到的,他們的可塑性較大。還有個問題,研究生培養團隊精神比較重要。我手下攤子比較大,下面有好幾個組。我們有博士生、碩士生(碩士生—般不是我的)、做畢業設計的本科生。相似的課題組織一個學科組,我手下有三個學科組,其中—個搞潤滑、—個搞磨損,另一個搞其他關于潤滑材料的相關課題。每個組里都有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做畢業設計的本科生,這是一個團隊。一般兩周開一次會。以前人少時所有組的會我都參加,現在人多了,我只能輪流參加。大家組織起來輪流做報告,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展,之后大家參與討論。
這種模式是我從英國學來的,這種方式很重要。研究生要培養團隊精神,光靠老師進行個別談話還不夠。另外,要養成一個習慣,也是我從英國學來的,我的導師是個老頭子,如果沒有數據你就別去找他,他根本不理你,我現在的原則就是no result no talk,沒有結果不要找我。學生要自己有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什么事,他的程序問題,遇到這樣問題找你,別理他,這是他自己的事。我是把握方向的,我提出要求,這是我的事,你有問題找你的同學去。讓他們之間去討論,我覺得一定得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樣,研究生要靠自己,這個思想要明確。所以團隊精神很重要。我指導研究生,我下面還有幾個教授,也是導師,我靠這樣幾個方式,一個是我做學術報告,一學期兩、三次,引導大家向前走,講我們這個領域有什么新發展,有什么前沿問題。用做學術報告的方式引導大家做。另外,我還做了一些研究方法報告,比如:怎樣寫論文,怎樣發表論文,包括哪些雜志,講的比較具體,全實驗室的人都聽。關于研究方法我也做過報告。另外,研究生學位論文審查是很費勁的事,預答辯也很重要。研究生培養是很花錢的,發表論文需要錢,開會需要錢,但還是要支持學生去參加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