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通過發布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對各類產品的技術要求及其試驗方法等做出具體規定。已有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的產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遵照執行,對尚無標準的產品,由生產企業制定產品企業標準。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國食品添加劑生產近十幾年來得到迅速發展,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也大幅度增加,衛生部制定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及1996年后歷年新增補品種中規定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2大類,共計1600余種。目前我國僅有200種左右的食品添加劑具有由化工、輕工、醫藥等部門制定的食品添加劑產品國家及行業標準,尚未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產品由生產企業自行制定企業產品標準。這部分企業產品標準的制定可直接借鑒國內相關產品標準及國外先進國家同類產品標準,因此標準的內容較為規范但是我國相當部分的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主要從事復合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除香精類制定有食品用香精輕工行業標準(GB T1505—1992)及食品添加劑乳化香精國家標準(GB10355—1989)外,其它產品標準基本由企業自行制定。這類產品品種多,受市場影響大,產品企業標準的制定一般也無現成的國內外標準可供直接借鑒,企業標準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
為了充分了解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內容及標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衛生安全問題,對65份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內容及標準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廣州市23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及65份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其中復合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58份),產品涉及防腐保鮮劑、面包(面粉)改良劑、肉質改良劑、乳化穩定劑、食用色素(著色劑)、增稠劑、酶制劑、食用消泡劑、營養強化劑、調味劑、膨松劑、甜味劑等。
1 2 方法 重點審查企業產品標準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等內容。對照企業產品標準,現場調查企業產品質量檢驗室的檢測能力,特別是衛生指標的檢測能力。食品添加劑產品日常監督檢測結果與企業標準的對照,企業產品標準的審查與備案情況等。
2 結果與討論 食品添加劑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2 1 標準技術要求不能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 技術要求內容過于簡單,不能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是企業產品標準的普遍問題,在復合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中尤為突出。
食品添加劑是用于食品、食品工業的產品,其產品企業標準屬食品標準范疇,標準的技術要求部分須兼顧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兩方面的指標。內容涉及產品外觀和感官、理化、生物學等方面,其中理化指標包括產品主要成分含量、水分、密度、灰分、pH值、重金屬限量等,對于容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產品須作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霉菌等生物學指標方面的規定。
技術要求是企業產品標準的核心部分,是產品質量的基本保證,對于復合食品添加劑而言,技術要求內容不可過于簡單,否則標準對產品生產缺乏約束力,如某企業十幾個復合食品添加劑產品對應的10余份企業產品標準,技術要求理化指標部分基本只包括水分、砷、重金屬等內容,而產品主要成分含量、添加的色素、防腐劑以及其他諸如灰分、固形物、pH值等反映產品特性、質量的指標均未作規定。又如食用色素的調色和復配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實際生產中存在任意復配的現象,而食用色素尤其是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中有嚴格的使用量與使用范圍,企業標準應該對產品中的色素種類及使用量作出規定。全面合理的技術要求內容是保證產品質量,防止生產企業任意更改產品配方或組分、甚至違反有關國家法規、標準規定的重要手段。
因此,技術要求內容的制定應建立在充分理解吸收有關國家、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技術要求部分如果沒有充分考慮產品的基本特性,內容過于簡單片面,將有可能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
2 2 標準內容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根據企業標準的制定原則,企業標準的指標必須與相關國家標準,特別是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相一致或不低于國家標準。一些企業標準的指標達不到相關國家標準要求,如某企業面粉改良劑產品標準中規定:產品主要成分之一溴酸鉀含量為≤2%,該產品在面粉中的使用量為1%,折算后,溴酸鉀在面粉中的使用量為≤0.2g kg,而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中規定溴酸鉀作為面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03g kg,顯然該企業產品標準中所規定的溴酸鉀含量已遠遠超過國家標準允許范圍,該項指標必須重新修訂。類似這種由于標準制定者的疏忽或對國家標準的錯誤理解造成企業標準內容與相關國家標準沖突的現象并不鮮見,若不能及時發現與糾正,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2 3 標準試驗方法不切實際,可操作性差,影響產品檢測 對照企業產品標準試驗標準內容對企業檢驗室檢測能力進行現場調查表明,盡管所有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都設立了衛生質量檢驗室,但2 3以上企業檢驗室沒有能力按標準要求完成產品質量、衛生等主要指標的檢測,如衛生指標中的重金屬、砷、微生物指標(如致病菌、霉菌)等。由于缺少必要的技術與設備配置,多數企業檢驗室無法自行檢測。
一般情況下,凡技術要求中規定的內容均應制定相應的試驗方法,試驗方法應盡可能引用已有的標準方法。不少企業標準存在試驗方法引用不當,方法可操作性差的問題。有的企業標準不顧產品特性生搬硬套標準方法,致使檢測結果誤差大,甚至無法進行。如某產品以大量淀粉作為輔料,而標準中一指標的試驗方法卻以碘作為指示劑,試驗顯然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有的標準有簡單有效的方法不用,反而采用需配備大型儀器或使用特殊試劑的試驗方法,企業根本無法在日常生產中實現對產品的檢測。
制定了完善的技術要求還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試驗方法、必要的人員與儀器配備與之相配套,標準對產品生產經營的指導作用才能落到實處,產品衛生安全才有保障。
2 4 產品生產脫離企業標準 對產品日常監督監測結果顯示,一些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在生產中脫離企業標準,出于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或其它目的隨意更改產品配方、工藝流程,產品達不到標準的要求,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危害食品衛生安全。
2 5 標準長期使用,未按規定進行復審和備案,標準內容滯后甚至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企業產品標準應定期復審,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3年,實際上許多企業標準都忽略了這一點。復審是指對實施一段時期的標準內容進行復查,審查其中有無與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以及最新國家標準不相適應的內容。復審后的標準應在當地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重新備案,從而確保標準的繼續有效。企業標準超過復審與備案期限的問題具有普遍性。一個失效的或者與現階段產品生產不相適應的標準,無疑會給產品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除上述幾點外,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在計量單位的使用、引用規范性文件、數值修約、保留有效數字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不僅影響標準執行的效果,也可能引起質量及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鑒于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的重要地位,該類產品企業標準及標準實施過程中的衛生安全隱患應引起質量、衛生等監督管理部門的重視。
3 建議
3 1 提高食品添加劑行業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食品添加劑是隨現代食品工業以及精細化工發展而興起的新型行業,是多學科交叉發展的一門新學科,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作為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工作的監督管理人員不僅應熟悉有關食品衛生安全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學習精細化工、食品添加劑生產工藝、作用機理、復配原理、使用方法等相關知識,了解國內外食品添加劑市場的發展動態,才能及時發現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了解標準化工作的相關知識對于監督管理人員來講也是十分必要的。
3 2 指導并參與企業產品標準的制定工作 標準的制定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生產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工作,有關主管部門應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與業務優勢,主動參與企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給企業做好參謀,引導企業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注重調查研究,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注重標準編寫的科學性與規范性,盡可能避免由于標準自身的缺陷給生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 3 加強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審查 監督管理人員應在日常監督監測工作中加強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審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企業進行修訂與備案,著重加強對標準中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的內容,例如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等內容的審查。技術要求內容的確定必須充分考慮產品的基本組分、主要質量因素、外觀和感官特性、衛生安全要求等因素,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試驗方法應首先檢索現行試驗方法標準,凡是能夠采用的,盡量采用現行試驗方法標準,并且盡可能在企業日常生產的檢驗中切實可行。
3 4 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產品的監督監測 監督管理部門對產品質量指標與衛生指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監測,可以隨時了解產品生產狀態,及時發現產品質量問題,盡量減少或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根據目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特別是復合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規模小,基礎差,對產品的自檢能力普遍較為薄弱的特點,經常性的監督監測檢查,是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落實企業產品標準,提高產品質量的有力手段。
3 5 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落實企業產品標準 標準的落實一方面是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標準中的質量指標與衛生指標,即技術要求的有關內容,防止發生超出標準允許范圍隨意改變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的行為。例如部分復合食品添加劑產品違背食品添加劑應用的基本原則,其產品功效不是以保持食品品質,改善食品色、香、味,保持或提高食品營養價值,延長食品保質期等為目的,而是完全從市場利益出發,或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或產品復合沒有科學依據,超出有關法規允許范圍,甚至為偽劣食品的生產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是指提高企業自身的約束力,將產品衛生安全隱患消滅在生產環節,加強與提高企業對原料及產品的自我檢測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雖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明確規定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應建立健全檢驗制度,設立與產品特點相適應的衛生質量檢驗室,配備相應檢驗儀器設備,實際上,由于管理與條件的限制,不少企業在日常生產中對產品的檢測流于形式,產品質量基本處于失控狀態。這也是在今后提高食品添加劑質量及衛生監督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企業衛生質量檢驗室至少應具備對于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及容易波動的安全、衛生指標,需經常檢查的項目,即交收檢驗(出廠檢驗)項目進行檢測的能力。
3 6 及時督促企業進行標準的修訂、復審與備案 根據《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規定,企業標準應定期復審,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3年。當有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發布實施后,應及時復審,審核標準是否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規定,并確定其繼續有效、修訂或廢止。企業產品標準復審后,應及時向受理備案部門報告復審結果。修訂的企業產品標準,應及時重新備案。報送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的材料包括:備案申報文、標準文本和編制說明等。
3 7 加強有關食品添加劑法律、法規的宣傳 我國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直重視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工作,并制定和發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食品衛生法》、《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以及《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等都有詳細規定。隨著近十幾年來我國食品工業與食品添加劑行業的迅速發展,根據不同時期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的不同特點與要求,衛生部等有關部門對法規和標準也適時作了相應調整。這些法律、法規和標準是企業制定產品標準的重要依據,也是促進企業提高衛生安全意識,自覺貫徹執行企業產品標準的推動力,這些都應對生產企業進行大力宣傳。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國食品添加劑生產近十幾年來得到迅速發展,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也大幅度增加,衛生部制定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及1996年后歷年新增補品種中規定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2大類,共計1600余種。目前我國僅有200種左右的食品添加劑具有由化工、輕工、醫藥等部門制定的食品添加劑產品國家及行業標準,尚未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產品由生產企業自行制定企業產品標準。這部分企業產品標準的制定可直接借鑒國內相關產品標準及國外先進國家同類產品標準,因此標準的內容較為規范但是我國相當部分的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主要從事復合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除香精類制定有食品用香精輕工行業標準(GB T1505—1992)及食品添加劑乳化香精國家標準(GB10355—1989)外,其它產品標準基本由企業自行制定。這類產品品種多,受市場影響大,產品企業標準的制定一般也無現成的國內外標準可供直接借鑒,企業標準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
為了充分了解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內容及標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衛生安全問題,對65份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內容及標準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廣州市23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及65份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其中復合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58份),產品涉及防腐保鮮劑、面包(面粉)改良劑、肉質改良劑、乳化穩定劑、食用色素(著色劑)、增稠劑、酶制劑、食用消泡劑、營養強化劑、調味劑、膨松劑、甜味劑等。
1 2 方法 重點審查企業產品標準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等內容。對照企業產品標準,現場調查企業產品質量檢驗室的檢測能力,特別是衛生指標的檢測能力。食品添加劑產品日常監督檢測結果與企業標準的對照,企業產品標準的審查與備案情況等。
2 結果與討論 食品添加劑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2 1 標準技術要求不能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 技術要求內容過于簡單,不能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是企業產品標準的普遍問題,在復合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中尤為突出。
食品添加劑是用于食品、食品工業的產品,其產品企業標準屬食品標準范疇,標準的技術要求部分須兼顧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兩方面的指標。內容涉及產品外觀和感官、理化、生物學等方面,其中理化指標包括產品主要成分含量、水分、密度、灰分、pH值、重金屬限量等,對于容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產品須作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霉菌等生物學指標方面的規定。
技術要求是企業產品標準的核心部分,是產品質量的基本保證,對于復合食品添加劑而言,技術要求內容不可過于簡單,否則標準對產品生產缺乏約束力,如某企業十幾個復合食品添加劑產品對應的10余份企業產品標準,技術要求理化指標部分基本只包括水分、砷、重金屬等內容,而產品主要成分含量、添加的色素、防腐劑以及其他諸如灰分、固形物、pH值等反映產品特性、質量的指標均未作規定。又如食用色素的調色和復配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實際生產中存在任意復配的現象,而食用色素尤其是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中有嚴格的使用量與使用范圍,企業標準應該對產品中的色素種類及使用量作出規定。全面合理的技術要求內容是保證產品質量,防止生產企業任意更改產品配方或組分、甚至違反有關國家法規、標準規定的重要手段。
因此,技術要求內容的制定應建立在充分理解吸收有關國家、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技術要求部分如果沒有充分考慮產品的基本特性,內容過于簡單片面,將有可能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
2 2 標準內容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根據企業標準的制定原則,企業標準的指標必須與相關國家標準,特別是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相一致或不低于國家標準。一些企業標準的指標達不到相關國家標準要求,如某企業面粉改良劑產品標準中規定:產品主要成分之一溴酸鉀含量為≤2%,該產品在面粉中的使用量為1%,折算后,溴酸鉀在面粉中的使用量為≤0.2g kg,而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中規定溴酸鉀作為面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03g kg,顯然該企業產品標準中所規定的溴酸鉀含量已遠遠超過國家標準允許范圍,該項指標必須重新修訂。類似這種由于標準制定者的疏忽或對國家標準的錯誤理解造成企業標準內容與相關國家標準沖突的現象并不鮮見,若不能及時發現與糾正,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2 3 標準試驗方法不切實際,可操作性差,影響產品檢測 對照企業產品標準試驗標準內容對企業檢驗室檢測能力進行現場調查表明,盡管所有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都設立了衛生質量檢驗室,但2 3以上企業檢驗室沒有能力按標準要求完成產品質量、衛生等主要指標的檢測,如衛生指標中的重金屬、砷、微生物指標(如致病菌、霉菌)等。由于缺少必要的技術與設備配置,多數企業檢驗室無法自行檢測。
一般情況下,凡技術要求中規定的內容均應制定相應的試驗方法,試驗方法應盡可能引用已有的標準方法。不少企業標準存在試驗方法引用不當,方法可操作性差的問題。有的企業標準不顧產品特性生搬硬套標準方法,致使檢測結果誤差大,甚至無法進行。如某產品以大量淀粉作為輔料,而標準中一指標的試驗方法卻以碘作為指示劑,試驗顯然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有的標準有簡單有效的方法不用,反而采用需配備大型儀器或使用特殊試劑的試驗方法,企業根本無法在日常生產中實現對產品的檢測。
制定了完善的技術要求還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試驗方法、必要的人員與儀器配備與之相配套,標準對產品生產經營的指導作用才能落到實處,產品衛生安全才有保障。
2 4 產品生產脫離企業標準 對產品日常監督監測結果顯示,一些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在生產中脫離企業標準,出于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或其它目的隨意更改產品配方、工藝流程,產品達不到標準的要求,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危害食品衛生安全。
2 5 標準長期使用,未按規定進行復審和備案,標準內容滯后甚至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企業產品標準應定期復審,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3年,實際上許多企業標準都忽略了這一點。復審是指對實施一段時期的標準內容進行復查,審查其中有無與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以及最新國家標準不相適應的內容。復審后的標準應在當地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重新備案,從而確保標準的繼續有效。企業標準超過復審與備案期限的問題具有普遍性。一個失效的或者與現階段產品生產不相適應的標準,無疑會給產品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除上述幾點外,食品添加劑企業產品標準在計量單位的使用、引用規范性文件、數值修約、保留有效數字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不僅影響標準執行的效果,也可能引起質量及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鑒于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的重要地位,該類產品企業標準及標準實施過程中的衛生安全隱患應引起質量、衛生等監督管理部門的重視。
3 建議
3 1 提高食品添加劑行業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食品添加劑是隨現代食品工業以及精細化工發展而興起的新型行業,是多學科交叉發展的一門新學科,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作為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工作的監督管理人員不僅應熟悉有關食品衛生安全的基本知識,而且還要學習精細化工、食品添加劑生產工藝、作用機理、復配原理、使用方法等相關知識,了解國內外食品添加劑市場的發展動態,才能及時發現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了解標準化工作的相關知識對于監督管理人員來講也是十分必要的。
3 2 指導并參與企業產品標準的制定工作 標準的制定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生產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工作,有關主管部門應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與業務優勢,主動參與企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給企業做好參謀,引導企業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注重調查研究,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注重標準編寫的科學性與規范性,盡可能避免由于標準自身的缺陷給生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 3 加強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審查 監督管理人員應在日常監督監測工作中加強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審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企業進行修訂與備案,著重加強對標準中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的內容,例如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等內容的審查。技術要求內容的確定必須充分考慮產品的基本組分、主要質量因素、外觀和感官特性、衛生安全要求等因素,充分反映產品的主要特性和衛生安全要求;試驗方法應首先檢索現行試驗方法標準,凡是能夠采用的,盡量采用現行試驗方法標準,并且盡可能在企業日常生產的檢驗中切實可行。
3 4 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產品的監督監測 監督管理部門對產品質量指標與衛生指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監測,可以隨時了解產品生產狀態,及時發現產品質量問題,盡量減少或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根據目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特別是復合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規模小,基礎差,對產品的自檢能力普遍較為薄弱的特點,經常性的監督監測檢查,是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落實企業產品標準,提高產品質量的有力手段。
3 5 督促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落實企業產品標準 標準的落實一方面是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標準中的質量指標與衛生指標,即技術要求的有關內容,防止發生超出標準允許范圍隨意改變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的行為。例如部分復合食品添加劑產品違背食品添加劑應用的基本原則,其產品功效不是以保持食品品質,改善食品色、香、味,保持或提高食品營養價值,延長食品保質期等為目的,而是完全從市場利益出發,或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或產品復合沒有科學依據,超出有關法規允許范圍,甚至為偽劣食品的生產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是指提高企業自身的約束力,將產品衛生安全隱患消滅在生產環節,加強與提高企業對原料及產品的自我檢測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雖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明確規定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應建立健全檢驗制度,設立與產品特點相適應的衛生質量檢驗室,配備相應檢驗儀器設備,實際上,由于管理與條件的限制,不少企業在日常生產中對產品的檢測流于形式,產品質量基本處于失控狀態。這也是在今后提高食品添加劑質量及衛生監督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企業衛生質量檢驗室至少應具備對于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及容易波動的安全、衛生指標,需經常檢查的項目,即交收檢驗(出廠檢驗)項目進行檢測的能力。
3 6 及時督促企業進行標準的修訂、復審與備案 根據《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規定,企業標準應定期復審,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3年。當有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發布實施后,應及時復審,審核標準是否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規定,并確定其繼續有效、修訂或廢止。企業產品標準復審后,應及時向受理備案部門報告復審結果。修訂的企業產品標準,應及時重新備案。報送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的材料包括:備案申報文、標準文本和編制說明等。
3 7 加強有關食品添加劑法律、法規的宣傳 我國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直重視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工作,并制定和發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食品衛生法》、《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以及《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等都有詳細規定。隨著近十幾年來我國食品工業與食品添加劑行業的迅速發展,根據不同時期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的不同特點與要求,衛生部等有關部門對法規和標準也適時作了相應調整。這些法律、法規和標準是企業制定產品標準的重要依據,也是促進企業提高衛生安全意識,自覺貫徹執行企業產品標準的推動力,這些都應對生產企業進行大力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