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含有也葉酸,煙酸,維生素Dl2、E等成分,有抗貧血,改善血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作用,對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可防止肝糖元減少,根據對長壽皇帝乾隆醫方的分析,發現在他的保健方中當歸用的最多。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辛,功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適用于血虛體弱,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虛寒腹痛,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濕痹痛,痛疽瘡瘍、血滯疼痛、以及血虛腸燥便秘。
用量:5一15克,若補血用當歸身 怯瘀活血用當歸尾;經酒制后可加強活血作用。
但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忌服。
②熟地黃
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含有地黃素,維生素A類物質,糖類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強心和降血糖的作用,以體大、質重、切斷面油潤烏黑,味甜者為佳。
中醫認為,其性微溫,味甘,功能滋陰補血,適用于血虛及肺腎陰虛,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月經不調,耳聾,目昏等癥。
若水煎,每劑用量9—24克,水煎內服。若酒浸,浸于米酒或白酒中,20日后可服用,每次卜3湯匙,1口2次。
平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瀉以及胸脘脹滿,舌苔厚膩之疾濕盛者忌用,又忌與蘿卜、蔥白、薤白同食。
③阿膠
阿膠為驢皮經過漂泡去毛后,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為補血滋陰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養血滋陰,補肺潤燥,強健筋骨,添精固腎,抗衰延年,內含膠質、鈣、硫等,能促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形成,改善體內鈣的平衡,促進鈣的吸收,有助血清中鈣的存留,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能用于抗刨傷性休克。
中醫認為,其性乎,味甘,功能補血和血,滋陰潤肺,可用于貧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產、產后血虛、腰痿無力等癥。
用量:6-15克;但不能直接入煎,須單獨加水蒸化,再人湯液中服,稱烊化服。但本品性質滋膩,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忌用。
④何首烏
何首烏為蓼科草本植物何首烏的塊根,為常用的滋補強壯藥;內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卵磷脂,淀粉,粗纖維等;功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緩解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卵磷脂有強壯神經作用,有緩瀉作用,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微溫,味苦、甘、澀,功能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烏須發,悅顏色,增氣力,并能抗衰延年,令人有子,主要用于肝腎不足,精血虧虛,頭暈耳鳴,須發早白,失眠多夢,腰膝軟弱,肢體麻木,筋骨酸痛,夢遺滑精崩漏帶下等。
用量:每劑卜15克,脾虛瀉泄及痰濕患者忌用。
⑤白芍
白芍為毛莨科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含揮發油,苯甲酸,鞣質,芍藥甙,芍藥醇,芍藥堿等;能降低實驗動物的腸、胃、子宮的平滑肌張力;芍藥甙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苦、酸,功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適用于月經不調,崩漏,經行腹痛,自汗,盜汁,肝氣不和的脅痛腹痛,手足均攣疼痛,肝陽上亢的眩暈,頭痛等。
用量:5—10克,反藜蘆。
⑥枸杞子
枸杞子加茄科灌木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含有甜菜堿和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甜菜堿能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使肝細胞新生,可防止肝硬化;還可解除四氯化碳對肝臟的毒害作用,能保護肝臟;此外,枸杞還有明顯的降血壓和降血糖的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陰補血,益精明目,適用于目昏,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糖尿病等。
用量6—15克,可蒸食,浸酒,熬膏或煮食,但本品質潤而滑,脾虛便溏者不宜食用。
⑦雞血藤
雞血藤為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和香花崖豆藤的藤莖,內含無羈萜及其醇類,此外含蒲公英賽酮、菜油固醇、豆固醇及谷固醇;有補血作用,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還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的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苦、微甘,功能補血行血,舒筋活筋,適用于血虛經閉、月經不調、痛經、或用于血虛、血瘀、手足麻木、關節酸痛、風濕痹痛等。
用量:6-15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