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通脫木、蔥草、通花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3至5克。
推薦菜品:青小豆粥 冬瓜茯苓蟶肉湯 豬蹄粥 通草鯽魚湯 黃豆排骨湯 魚通乳湯 茭白通草豬腳湯
通草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通脫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于海拔2800m以下向陽肥厚的封中,或栽培中于旋轉中,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到地。秋季選3年以上的桿株,割取合適的木莖,趁鮮切成段,用細木棍或圓竹筒捅出髓部,輕輕理直,曬干放置干燥處。
通草莖髓呈圓柱形,長20至40厘米,直徑1至2.5厘米。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淺縱溝紋,體輕,質松軟,稍有彈性,易折斷,斷面平坦,顯銀白色光澤,中央有空心或半透明薄膜,縱剖面呈梯狀排列,實心者少見。無臭,無味。以條粗壯,色潔白,有彈性,空心有隔膜者為佳。
營養分析
1.平肝熄風。本品質潤多液,能養血熄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于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2.祛風止痛。用于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本品甘平,潤而不燥,主入肝經,長于平肝息風,凡肝風內動、頭目眩暈之癥,不論虛實,均為要藥。
相關人群
氣陰兩虛、中寒、內無濕熱及孕婦慎服。
食物相克
忌食鯉魚。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水濕內停,小便不利,水腫者,可與茯苓皮、澤瀉白術等配伍,以增滲濕利水之效。
2. 產后氣血不足、乳少、乳汁不通者,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當歸等配伍,以增補虛下乳之功。
3. 用于濕熱內蘊,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癥,但氣味俱薄,作用緩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
4. 用治濕溫病癥,可配薏苡仁、蔻仁;竹葉等同用。
5. 用于乳汁稀少,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湯服。
食療作用
通草味甘、淡,性微寒;歸肺、胃、腎、膀胱經;氣薄質輕,升而復降;
具有清熱利水,下乳通竅;
主治小便不利,諸淋澀痛,水腫,黃疸,濕溫病,產后乳少,乳汁不下,目昏耳聾,鼻寒失音,經閉帶下。
其他相關
《綱目》引李杲云:“陰竅澀而不利,水腫閉而不行,用之立通,因有通草之名。”《本草落實政策筌》曰:“白瓤中藏,脫木得之,故名通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