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腐腸、黃文、虹勝、經芩、印頭、內虛、空腸、子芩、宿芩、豚尾芩、片芩、條芩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3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TD>
推薦菜品: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茶露白果 茶絡花生米
黃芩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岑及同屬多種植物的根。黃芩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陽干燥山坡、荒地,亦常見于路邊。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行裝地,亦可栽培。
野生或栽培2至3年后采收,于秋后莖葉枯黃時,選晴天挖取,除去根部附著的莖葉,抖落泥土,曬至半干,撞去外皮,曬干或烘干。
黃芩根呈圓錐形,多扭曲,長5至25厘米,直徑1至3厘米,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 有縱皺紋或不規則網紋及側根痕。質硬而脆,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稱“枯芩”。氣微,味苦。
以條長,質堅實,色黃者為佳。
營養分析
黃芩主要含小檗堿、黃連素、甲基黃連堿等多種生物堿。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有抑制作用。
抑菌實驗證明,蒸、煮過的黃芩對白喉村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的抑制作用比生黃芩(原生藥)、冷水當黃芩強。這是因為黃芩經蒸制或沸水煮后,可使酶滅活,不致酶解黃芩甘類成分,從而保存藥效。
相關人群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食物相克
黃芩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清熱瀉火解毒宜生用,治上焦熱癥宜酒炒,瀉肝膽實火宜豬膽汁炒,止血宜炒炭。
2. 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
3. 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
4. 對于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5. 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
6. 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
7. 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
8. 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9. 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竹茹等配合應用。
食療作用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心、膽、肝、胃、大腸經;
體輕氣清,可升可降;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主治濕熱內蘊,嘔吐,瀉痢,黃疸,熱淋,肺熱咳嗽咯痰,溫病發熱煩渴,肝火頭痛目赤,癰腫疔瘡,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胎熱不安。
其他相關
《綱目》云:“芩,《說文》謂其黃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黃黑之色也。宿芩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今所謂片芩,故雙有腐腸、妨婦諸名。妨婦心黯,故以比之。”又云:“子芩乃新根,多內實, 即今所謂條芩。”陶弘景亦云:“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爛,故名腐腸。”按本品色黃,故名黃芩。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3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TD>
推薦菜品: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茶露白果 茶絡花生米
黃芩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岑及同屬多種植物的根。黃芩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陽干燥山坡、荒地,亦常見于路邊。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行裝地,亦可栽培。
野生或栽培2至3年后采收,于秋后莖葉枯黃時,選晴天挖取,除去根部附著的莖葉,抖落泥土,曬至半干,撞去外皮,曬干或烘干。
黃芩根呈圓錐形,多扭曲,長5至25厘米,直徑1至3厘米,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 有縱皺紋或不規則網紋及側根痕。質硬而脆,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稱“枯芩”。氣微,味苦。
以條長,質堅實,色黃者為佳。
營養分析
黃芩主要含小檗堿、黃連素、甲基黃連堿等多種生物堿。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有抑制作用。
抑菌實驗證明,蒸、煮過的黃芩對白喉村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的抑制作用比生黃芩(原生藥)、冷水當黃芩強。這是因為黃芩經蒸制或沸水煮后,可使酶滅活,不致酶解黃芩甘類成分,從而保存藥效。
相關人群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食物相克
黃芩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清熱瀉火解毒宜生用,治上焦熱癥宜酒炒,瀉肝膽實火宜豬膽汁炒,止血宜炒炭。
2. 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
3. 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
4. 對于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5. 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
6. 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
7. 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
8. 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9. 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竹茹等配合應用。
食療作用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心、膽、肝、胃、大腸經;
體輕氣清,可升可降;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主治濕熱內蘊,嘔吐,瀉痢,黃疸,熱淋,肺熱咳嗽咯痰,溫病發熱煩渴,肝火頭痛目赤,癰腫疔瘡,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胎熱不安。
其他相關
《綱目》云:“芩,《說文》謂其黃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黃黑之色也。宿芩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今所謂片芩,故雙有腐腸、妨婦諸名。妨婦心黯,故以比之。”又云:“子芩乃新根,多內實, 即今所謂條芩。”陶弘景亦云:“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爛,故名腐腸。”按本品色黃,故名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