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物流發展的情況看,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物流需求和供給的關系
任何產業的發展無不以需求為根本的推動力,物流產業也不例外。為什么現代物流能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等地獲得較快發展,在家電、醫藥、汽車、零售等行業率先突破,最根本的也是現實需求的推動。沒有物流需求和必要的市場環境,就不可能有現代物流的加速發展。從當前我國物流市場的供需關系來看,既有市場化程度不高,需求相對不足的因素,也有物流供給能力不強,服務水平落后,難以滿足多樣化物流需求的問題。一些運輸和倉儲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服務差、功能單一,不少還停留在傳統業務的水平上,很少能夠提供一體化的全程服務。這幾年,跨國公司大量進入我國,這些企業的物流服務仍由國外物流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其主要原因也是缺乏符合市場要求的供給能力。因此,加快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既要培育市場,也要促進資源的整合,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這是現階段我國物流發展的當務之急。
物流手段與目的的關系
物流在國民經濟中歸根到底是一個成本的概念,發展現代物流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滿足用戶的需要。無論制定物流規劃、構建物流系統、選擇物流模式,這些都是推行現代物流的手段,都是為了實現總體目標所做的工作。國際上通常把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作為一個國家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指標。有專家測算,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于發達國家將近10個百分點。怎樣縮短這個差距,需要有切實可行的手段,但不論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脫離總的目標。那種認為發展現代物流就是建設物流園區,不顧市場需求,盲目追求“最先進”的物流系統,期盼“一步到位”的思路和做法,是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因此,我們建設物流系統,發展現代物流,一定要從降低全社會物流總成本這個根本目的出發,注意成本核算,講究投入產出。
現代物流和傳統物流的關系
發展現代物流是我們的方向,要積極推進。物流的出現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結果,物流的發展也不可能脫離經濟發展的水平。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生產力水平和物流能力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再加上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響,物流資源整合需要時間。一方面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物流設施開始出現,另一方面人抬肩扛、獨輪車、小四輪在一些地方仍然發揮作用。各行業對物流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別,一些行業的競爭已經集中到物流能力的競爭,而不少行業依然以傳統物流為主。就流通方式而言,既有大賣場、專賣店、便利店和網上購物等新型業態,而傳統的農貿市場、農村集市、貨郎擔在許多地方仍然有一定市場,為其服務的物流形式也必然具有多樣性。
我國經濟還不發達,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物流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程度不可能很高,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物流發展還受到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傳統物流和現代物流必然出現長期共存的局面,我國發展現代物流顯然不能搞“一刀切”。經濟發達地區和迫切需要現代物流的行業要先走一步,給相對滯后的地區和行業做出示范。欠發達地區和行業,要允許多種物流方式并存,鼓勵創造適合本地區和本行業的物流模式,逐步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化。
新建和改造提升原有物流資源的關系
近幾年,我國各地發展物流的積極性很高,不少地方搞了物流規劃,開始建設了一些物流設施。這說明,各地對現代物流的發展是很重視的。但也有的地方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投資,出現了重復建設的苗頭。從國外的經驗看,物流園區的建設一定要與當地物流市場的需求相適應,還要有利于各種物流資源和物流方式的整合和集成。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要考慮我國國情,不能不顧條件盲目上馬新建物流中心,應該在原有物流資源的改造提升利用方面多下功夫。我國倉庫資源規模較大,僅流通領域的倉庫面積就達3億多平方米。但大部分倉儲設施管理落后,設備陳舊,資源利用效率低。對現有倉儲物流資源進行改造和提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和資產利用效率,是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路子。這樣做,符合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的要求。
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關系
這幾年,國內物流企業加快了業務和資源整合的步伐。如中國誠通集團明確將第三方物流作為發展方向,著手改造集團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中遠集團通過對現有物流業務整合,重組成立了中國遠洋物流公司,為全球企業提供低成本的物流服務。今年1月,中郵物流公司正式成立,開始進軍物流領域。多種形式的專業物流公司快速發展,社會化的物流企業群體開始形成,代表了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基本方向。
但是,企業物流仍然是我國現階段物流活動的主體,企業物流與社會物流的共同發展,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國外發達國家物流發展的經驗表明,物流的社會化和現代化正是從制造業物流的高度發展開始的。如在日本,準時制(Just in time)成為物流的一個重要理念,最初也是豐田公司作為一種生產庫存制度,首先在制造業中得到有效使用的。國外許多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也是從企業物流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已有不少制造企業創造了適合自身需求的物流模式,并積極向社會物流拓展。如海爾集團通過建立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提升了全球供應鏈管理效率。供貨商由原來的2336家整合優化為840家,庫存資金周轉從30天降低到12天,呆滯物資降低73.8%,庫存面積減少50%,其服務對象正在向社會擴展。企業物流如何轉向社會物流,關鍵要看能不能提供明顯優于企業物流的效率、效益和服務。要重視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關系,在培育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物流增加服務功能,擴大服務領域,積極向社會物流拓展。
物流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物流產業作為新型服務業,是與整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經濟發展中的其他產業既是物流產業的服務對象,也是需求基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GDP年均增長9.4%,2002年經濟總量首次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4萬多億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7萬億元,進出口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大規模生產和大量進出口、大量消費,有力地帶動了物流業的發展。2002年,我國全社會貨運量達147億噸,比上年增長5%貨物周轉量達4.9萬億噸公里,增長3.8%。
物流產業參與了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商品價值的創造。在生產領域,從供應物流到生產物流,再到銷售物流、回收物流,物流活動滲透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在流通領域,物流是實現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只有現代流通方式才能帶動現代化的生產,大規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帶動大規模的生產。我們要充分認識物流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這種支撐和帶動作用,不斷提高物流產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便捷、通暢和高效率的物流保障。
政府作用與企業運作的關系
在我國,物流產業總體上來說屬于起步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發展現代物流必須要有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發展現代物流。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指示要大力發展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國家有關部門明確將物流配送與連鎖經營、電子商務一起,作為大力推進流通現代化的三大重點之一,通過國債貼息等方式支持物流技改項目。20多個省市和30多個中心城市已經或正在制定物流發展規劃和相關配套政策。所有這些,都對推動現代物流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從今后物流發展的實際來看,仍然需要政府幫助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和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發展現代物流一定要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以企業為市場運作的主體,絕不能走計劃經濟的老路。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物流發展戰略、規劃及產業政策,清除地區和行業壁壘,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涉及到一些協調性和自律性的行業事務,如行業標準與認證、行業統計、行業培訓、行業自律等,可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于具體的經營活動,要放松管制,減少審批事項,放手讓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去運作,促進物流企業明確市場定位,通過市場競爭發展壯大。
國外經驗和我國國情的關系
現代物流在發達國家產生并已趨于成熟,我們發展現代物流應該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特別是在加入WTO前后,跨國大型物流企業紛紛進入我國。如馬士基物流公司、日本郵船(NYK)、Exel公司等。一些國外物流企業還與國內企業合作,參與我國物流市場的競爭。1999年7月,大田集團就與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快遞運輸公司--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ral Express)合作共同組建了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德國物流巨頭辛克(Schenker)公司與北京國際技術合作中心合資,在北京設立一家國際貨運公司。美集物流公司(APLL)與我國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合資建立志勤美集物流公司,進軍IT物流服務領域。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佐川急便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了上海大眾佐川急便物流有限公司。
國外物流企業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術,對我國發展現代物流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推動作用。我們需要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物流發展經驗,但國外經驗必須與我國國情相結合,不能照抄照搬,要選擇適宜的物流發展模式,走自己的路。日本物流是上個世紀60年代學習美國發展起來的,但日本并沒有完全照搬美國的物流模式。如在倉儲管理變革方面,日本并沒有像美國一樣發展平庫,而是針對本國國土面積小,人力資源成本高的特點,發展自動化和立體化倉庫,以降低人力成本,減少占地面積。就連沃爾瑪這樣的企業在我國建立的配送中心也沒有追求自動化的概念,而是充分利用了我國人力成本低的優勢。我國人口眾多,產業整合度低,地區發展又不平衡。在發展現代物流時,要根據項目要求和具體條件,不一定都搞自動化,都搞立體倉庫。我們還要積極創造條件,主動與國外物流企業加強競爭與合作,承擔跨國公司或國外物流企業供應鏈中某一段物流服務或成為其物流服務的能力供應商,逐步增強參與國際物流市場競爭的能力?梢愿阒型夂腺Y,或者鼓勵國外物流企業跨國并購國內物流企業,這將有利于調整和優化我國物流產業結構,促進我國物流企業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