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有真正細胞核、沒有葉綠素,它們一般都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能產生孢子,它們的營養體通常是絲狀的且有分枝的結構,具有幾丁質(chitin)或纖維素的細胞壁(有人已將具纖維素細胞壁的類群獨立成卵菌門),并且常常是進行吸收營養的生物。真菌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所以菌類的營養方式是異養(heterotrophy)的。異養方式多樣,凡從活的動物、植物吸收養分的稱為寄生(Parasitism);從死的動、植物體或其他無生命的有機物中吸取養分的稱為腐生(saprophytism);從活的有機體吸取養分,同時又提供該活體有利的生活條件,從而彼此間互相受益、互相依賴的稱為共生(symbiosis)。
真菌除少數種類是單細胞外,絕大多數是由纖細、管狀的菌絲(hypha)構成的。菌絲分枝或不分枝。組成一個菌體的全部菌絲稱為菌絲體(mycelium)。菌絲一般直徑在10um以下,最細的不到0.5um,最粗的可超過100um。大多數菌絲都有隔膜(septum),把菌絲分隔成許多細胞,稱為有隔菌絲(septate hypha),有的低等真菌的菌絲不具隔膜,稱為無隔菌絲(non septate hypha)。菌絲細胞內含有原生質、細胞核、液泡、核糖體、線粒體、內質網,貯藏的營養物質是肝糖、油脂和菌蛋白,而不含淀粉。
菌絲又是吸收養分的結構。腐生真菌可由菌絲直接從基質中吸收養分,或產生假根吸取養分。寄生菌在寄主細胞內寄生,直接和寄主的原生質接觸吸取養分。真菌的菌絲在正常生活條件下,一般是很疏松的,但在環境條件不良或繁殖的時候,菌絲相互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各種不同的菌絲組織體。常見者如引起木材腐爛的擔子菌的菌絲糾結成繩索狀,外形似根,叫做根狀菌素(rhizomorph)。有些真菌的菌絲密集成顏色深、質地堅硬的核狀體,叫做菌核(sclerotium),小的形如鼠糞,大的比人頭還大,如茯苓。有些種的菌核有組織分化,外層為擬薄壁組織(pseudoparenchyma),內部為疏絲組織(prosenchyma)。有的菌核無分化現象。菌核是渡過不良環境的休眠體。很多高等真菌在生殖時期形成有一定形狀和結構、能產生孢子的菌絲體,叫做子實體(sporophore),如蘑菇的子實體傘狀,馬勃的子實體近球形。容納子實體的菌絲褥座狀結構,叫做子座(stroma)。子座是真菌從營養階段到繁殖階段的一種過渡形式,也有擬薄壁組織和疏絲組織分化,如冬蟲夏草菌從蝙蝠蛾科昆蟲的幼蟲尸體上長出的棒狀物,麥角菌核上萌發生成的紅頭紫柄就是子座。子座形成以后,其上產生許多子囊殼即子實體,子囊殼中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營養繁殖、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種。
營養繁殖中常見的如菌絲斷裂,每一條斷裂的菌絲小段都可發育成一個新的菌絲體。有些單細胞真菌,如裂殖酵母以細胞分裂方式進行繁殖。有的從母細胞上以出芽方式形成芽孢子進行繁殖,如釀酒酵母。有些真菌在不良環境中,其菌絲中間個別細胞膨大,細胞質變濃形成一種休眠細胞,即厚壁孢子。
無性生殖產生各種類型的孢子,如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孢囊孢子是在孢子囊內形成的不動孢子。分生孢子是由分生孢子梗的頂端或側面產生的一種不動孢子。這些無性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形成芽管(germtube),芽管又繼續生長而形成新的菌絲體。
有性生殖是很復雜的,方式是多樣的,有同配生殖、異配生殖、接合生殖、卵式生殖;通過有性生殖也產生各種類型的孢子,如子囊孢子、擔孢子等。真菌在產生各種有性孢子之前,一般經過三個不同階段。第一是質配階段,由兩個帶核的原生質相互結合為同一個細胞。第二是核配階段,由質配帶入同一細胞內的兩個細胞核的融合。在低等真菌中,質配后立即進行核配。但在高等真菌中,雙核細胞要持續到相當長的時間才發生細胞核的融合。第三是減數分裂,重新使染色體數目減為單倍體,形成四個單倍體的核,產生四個有性孢子。
真菌是一群數目龐大的生物類群,約有十萬余種。分布非常廣泛,從熱帶到寒帶,從大氣到水流,從沙漠、淤泥到冰川地帶的土壤,從動植物活體到它們的尸體均有真菌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