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由衣原體感染所致的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其并發癥和后發病可嚴重影響視力,是當前致盲重要原因之一。沙眼是一種社會性疾病,因為它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與環境衛生、經濟情況、生活條件、個人衛生都有密切關系。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5億人患沙眼。非洲、中東地區某些國家發病率較高,有的竟達90%,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解放前,我國農村沙眼發病率也很高,一般在50%以上,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黨和國家開展了大規模防治工作,隨著人們物質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沙眼發病率一度明顯下降,但近幾年來又有所增加。沙眼多因接觸傳染所致,潛伏期約為5~12天,雙眼發病。發病時,輕癥者常無任何癥狀。急性期或重癥者自覺異物感、羞明、流淚、有少許分泌物。如角膜受累,或發生了并發癥,不僅癥狀加重,常可影響視力,甚至失明。沙眼的基本病變有以下幾種:(1)乳頭。外觀呈紅色小點,這是上皮增生、上皮下明顯淋巴細胞浸潤、毛細管充血形成的。(2)濾泡。大小不一,黃灰色,半透明,是上皮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所致。(3)瘢痕。乳頭和濾泡最后形成瘢痕組織而治愈。(4)角膜血管翳。早期位于角膜上緣,周圍毛細血管網進入透明角膜。晚期角膜四周均有血管伸入,最終因瞳孔區受累而影響視力。沙眼可分3期:(1)進行活動期(沙Ⅰ):上穹窿和上瞼結膜血管模糊充血,同時有乳頭和濾泡。(2)退行結瘢期(沙Ⅱ):除乳頭或濾泡外,尚可見瘢痕組織。(3)痊愈期(沙Ⅲ):僅有瘢痕組織。輕癥沙眼治愈后,結膜上雖可遺留瘢痕,但不影響視力。嚴重沙眼則常發生并發癥和后發病。如上瞼下垂;臉內翻與倒睫;瞼球粘連;角膜混濁;慢性淚囊炎等。沙眼是可以治愈的,自磺胺和抗生素問世后,療效明顯提高。目前,常用方法為局部點0.1%利福平眼藥水、0.5%金霉素眼藥水、0.25%氯霉素眼藥水等。急性期或嚴重沙眼可同時口服四環素或磺胺藥。如發生內翻倒睫應及時手術治療。預防沙眼十分重要,應加強宣傳防治知識,培養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加強對公共衛生的監督,切斷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