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恒溫動物賴以維持體溫相對穩定的各種生理活動的總稱。安靜時產熱靠內臟,主要是肝臟,其次是心和腦。劇烈運動時產生的熱主要來自骨骼肌,約占總熱量的90%以上,比安靜時產生的熱量高出10~15倍。人在寒冷的環境中骨骼肌會出現不自主的“顫抖”現象,能使體內產生的熱量成倍地增加。散熱主要靠皮膚,有輻射、傳導、對流、蒸發四種方式。主要為輻射散熱,30℃時占總散熱量的60%。傳導指熱從身體傳至與身體接觸的物體,一般占總散熱量的3%。對流指空氣流動帶走身體的熱量,在30℃時,占總散熱量的12%。蒸發主要指排汗造成的散熱,在30℃時占總散熱量的25%,當氣溫在35℃以上時,排汗散熱就達95%以上。炎夏一個人每天要出汗5~6公斤,運動員激烈運動時甚至1小時出汗10余公斤。身體產熱與散熱之間的動態平衡主要靠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控。皮膚和內臟都分布著許多溫度感受器。冷或熱的刺激,通過感受器傳入神經而到達大腦,在大腦皮層統一控制下及時進行調節。研究表明,體溫調節中樞分兩部分,前半部為散熱中樞,后半部為產熱中樞。當冷的神經沖動傳入時,產熱中樞興奮,散熱中樞抑制。此時,一方面有關激素加緊分泌,使新陳代謝加快,產生更多的熱,同時使肌肉收縮(“顫抖”),產熱增加,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縮,停止出汗,在很冷時,皮膚表層幾乎沒有血流,故顯出蒼白。反之,當熱的神經沖動傳入時,散熱中樞興奮,產熱中樞抑制,有關激素分泌減少,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大量出汗,使散熱量大大增加。人體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調節中保持體溫相對穩定的。當然,這種調節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超過一定限度,調節就不靈了。所以夏天要防中暑,冬天要防體溫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