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糞便的肉眼觀察及顯微鏡檢查,是檢查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檢查。正常糞便由已消化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消化液、細菌、腸道脫落細胞等組成,呈褐色、圓柱狀軟便。肉眼觀察包括對糞便的形狀、硬度、顏色、氣味,有無粘液、膿血、寄生蟲、結石及異物等方面的檢查。糞便的性狀與疾病有關,其病理變化常提供特殊的臨床意義。例如,出現稀水樣便表示腸蠕動亢進,可見于各種原因腹瀉;粘液、膿血可見于結腸炎癥,如細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或直腸癌等。如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等),可見黑色柏油樣便;而下消化道出血(直腸癌、痔、肛裂等),糞中可見鮮血;如大便出現陶土樣外觀,系膽汁缺乏所致;糞便變細或呈扁條狀,是因直腸癌或直腸狹窄造成的等。加生理鹽水做成糞便涂片的顯微鏡檢查亦極為重要,檢查時要注意糞中有無寄生蟲卵或蟲體,陽性發現具確診意義;各種細胞,如上皮細胞,紅、白細胞,結腸腫瘤,甚致可發現腫瘤細胞;未消化食物等。糞便成分很復雜,除因疾病變化外,還極易受食物影響,如食用大量綠葉蔬菜或服用鐵劑及某些中藥等,也可使糞便顏色變深或呈黑色,應與柏油便鑒別。又由于糞便不是均勻的,應注意采取可能存在病理變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