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與電解質,以及人體內各部分體液的量、組成、電解質濃度等均處于動態平衡中,以維持體內環境相對穩定,稱為水與電解質平衡,為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水、電解質和蛋白質等組成體液。體液分為細胞內液(直接影響細胞代謝及其生理功能)和細胞外液(不停地周循全身溝通組織細胞之間和身體與外界之間的媒介)。水是體液的主要成分,它既是良好的溶劑,又能促進代謝,參與各種化學反應及營養物的消比、吸收、運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等活動,并具調節體溫的作用。成人男性水總量約占體重的60%,女性約占55%。體液中的電解質種類較多但量較少,比較重要的是鈉、鉀、氯、鈣和鎂等,其重要作用則是維持體液的容量、滲透壓、酸堿平衡及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并參與各種物質代謝。正常成人每日水分的出入量一般約為2500毫升,主要電解質每日需要量為:鈉(折成氯化鈉)10~15克,氯化鉀3~5克。水和電解質攝入量的個體差異較大,多與食物種類、個人習慣、氣候條件及活動狀況有關。正常人所需的水和電解質均由口攝入,排出則經由腎(尿)胃腸(糞便)、肺(呼吸)及皮膚(汗)四個途徑,其中腎的作用最重要。水和電解質平衡的維持還要靠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控制與調節。但當人體在某些情況下發生攝入或排出異常、不正常的丟失和神經—內分泌調節失常等,則可發生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如長期禁食、大量嘔吐及腹瀉、嚴重全身性感染、大面積灼傷、消化道瘺等均易發生水與電解質平衡的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