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病。結核桿菌屬分支桿菌,又稱抗酸桿菌,生長緩慢,人工培養需4~6周才生成可見菌落。結核病主要由呼吸道傳播,排菌病人為主要傳染源。咳嗽時帶菌的飛沫或痰干后病菌隨塵土飛揚,均能使健康人吸入后引起肺部感染。少數病人亦可經消化道傳入。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只有在抵抗力低弱時才患病。病菌侵入人體后,引起組織發生炎性反應,其基本病變為滲出性(肺組織充血、水腫、細胞浸潤)及增殖性(特異性的結核結節)等病變。病變可以吸收形成纖維化硬結或鈣化灶而痊愈;也可以惡化形成干酪樣壞死。如干酪物質被纖維包圍可長期不愈,或干酪物質沿支氣管播散形成新病灶。干酪物質排出后,肺組織形成空洞。臨床表現有全身中毒癥狀,如疲倦、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發熱(多為下午低熱,急性粟粒性結核有高熱)、盜汗、面頰潮紅等。局部癥狀有咳嗽、咯痰、咯血等。結核菌素試驗和X線胸片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重要手段。肺結核臨床分行為:(1)原發性肺結核。(2)血行播散型肺結核:通過血循環播散,又可分為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多見於兒童、由大量結核菌進入血行所致。發病急、中毒癥狀明顯、高熱等)及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性肺結核(多見于成人、少量結核菌可規則地分批進入血行所致)。(3)浸潤性肺結核:以肺部滲出性病變為主。(4)空洞型肺結核:滲出性病變呈干酪樣液化后,經氣管排出,形成肺部空洞。(5)肺結核球(瘤):由干酪化物質濃縮后形成。(6)干酪性肺炎:大量結核菌由破潰的淋巴結經支氣管進入肺組織所致。(7)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為肺結核晚期,咯血,痰中有大量結核菌,傳染性大,可能有肺功能不良。肺結核一經診斷要積極治療,抗結核藥如異煙肼(雷米封)、乙胺丁醇、利福平、鏈霉素、對氨基水楊酸等有特效。多同時應用兩種藥物,以減少耐藥性,提高療效,并應注意有無藥物毒性反應。同時給以對癥治療,加強營養,注意控制傳染與增強免疫力,杜絕傳染源排菌,病人應休息。為控制結核病的流行,應注意將病人加以隔離,帶菌痰要消毒后再倒,不要隨地吐痰。兒童應接受卡介苗接種,提高對結核菌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