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使之發生免疫應答,產生抗體與致敏淋巴細胞等,并能與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內或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物質。因此,抗原必須具有兩種性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免疫原性;與相應免疫應答的產物(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等)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反應性。構成抗原的條件是異物性、特異性及大分子性。異物性:是指機體的免疫活性細胞并未接觸過的物質,或化學結構與機體自身成分不同。具備異物性的物質有三種:(1)異種物質,種族關系相距越遠,組織結構間的差異越大,免疫原性越強。如馬血清及各種微生物與人的血緣關系遠,故免疫原性就強;而馬血清對驢來說,血緣關系很近,免疫原性也相對地弱。(2)同種異體物質,即同種但不同個體間的物質。如人的紅細胞抗原(如ABO血型抗原)和人白細胞抗原等。(3)自身物質,自身物質一般不具免疫原性。但有些物質如自身隱蔽成分(晶體蛋白、精子等),在正常情況下借助屏障與免疫系統隔絕,一旦屏障破壞,則會漏入血流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成為自身抗原。因此,自身物質經外傷、感染、藥物及射線的影響,理化性質發生改變時,也可成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質。特異性:即專一性。抗原的特異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刺激機體產生高針對性的免疫應答;二是只能與其對應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結合而出現反應。如傷寒桿菌抗體只對傷寒桿菌起作用,對痢疾桿菌無作用,反之亦然。抗原的特異性是由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的化學集團的性質所決定的。這種決定和控制抗原特異性的特殊化學集團,稱為抗原決定簇。大分子性:即抗原物質的分子量都比較大,通常在1萬以上。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強。除此以外,作為抗原的大分子必需具有苯環氨基酸,而且這些苯環氨基酸必須暴露在該復合物分子的表面抗原的種類很多,可分為以下幾大類:根據抗原物質所起的作用,分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簡稱抗原。是一類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應性的物質。如大多數蛋白質、細菌、病毒、細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
半抗原(hapten)是只具有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故又稱不完全抗原。半抗原與蛋白質載體結合后,就獲得了免疫原性。又可分為復合半抗原和簡單半抗原。復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免疫反應性,如絕大多數多糖(如肺炎球菌的莢膜多糖)和所有的類脂等;簡單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又不具免疫反應性,但能阻止抗體與相應抗原或復合半抗原結合。如肺炎球菌莢膜多糖的水解產物等。
根據產生抗體時是否需要T細胞輔助,可分為胸腺依賴性抗原和非胸腺依賴性抗原。
胸腺依賴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需要巨噬細胞、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相互協助,才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的抗原。自然界中多數抗原屬于此類。如人血清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卵白蛋白、白喉類毒素、羊紅細胞、大腸桿菌噬菌體和傷寒桿菌鞭毛抗原等。此類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的抗體多為IgG(免疫球蛋白G)。
非胸腺依賴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能在無胸腺或無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T細胞)的機體內引起抗體產生的抗原。如細菌的脂多糖、肺炎雙球菌莢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等。所產生的抗體僅有IgM(免疫球蛋白M),而且多不引起免疫記憶。
根據與機體的親緣關系,分為同種異體抗原、自身抗原等。
同種異體抗原(alloantigen) 存在于人和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同卵孿生者除外)的抗原物質。當一個個體的細胞或組織進入另一機體時,可引起免疫應答。人類血液中的紅細胞血型抗原和白細胞抗原均屬此類。例如A型紅細胞輸入B型機體,B型機體內的抗A抗體能凝集A型紅細胞,在補體參與下,導致A型紅細胞溶解,發生輸血反應。在人類白細胞和其他組織細胞的細胞膜上所具有的人類白細胞抗原,又稱組織相容性抗原,除同卵孿生者外,皆不相同。因此在同種異體間進行皮膚及器官移植時,可引起移植排斥反應。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是能引起自身免疫應答的自身組織成分。一般自身組織對機體沒有抗原性,但在外傷、感染、電離輻射、藥物等影響下,可以發生變性成為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又可分為隱蔽的自身抗原和修飾的自身抗原兩類。隱蔽的自身抗原在正常情況下與血流和免疫系統相對隔絕,或釋放的抗原量很少,當外傷、感染或手術不慎等原因,使這些物質進入血流時,則可引起自身免疫應答。如甲狀腺球蛋白抗原的釋放引起變態反應性甲狀腺炎;眼葡萄膜色素抗原釋放引起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釋放引起男性不育;腦脊髓和神經抗原釋放引起脫髓鞘腦脊髓炎和外周神經炎等。修飾的自身抗原是機體自身組織在病原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藥物等影響下,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后形成的,可以刺激自身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有的患者服用安替匹林或匹拉米洞等藥物,可改變白細胞的某些表面化學結構,形成新的抗原決定簇,成為自身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