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屬于耶爾森氏菌屬(yersina)。是引起烈性傳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也是帝國主義使用的致死性細菌戰劑。鼠疫桿菌為短小的革蘭氏陽性球桿菌,新分離株以美蘭或姬姆薩染色,顯示兩端濃染,有莢膜(或稱封套)。在病灶標本中及初代培養時,呈卵園形。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呈短鏈排列。
鼠疫桿菌為需氧及兼性厭氧菌,最適溫度為27~28℃,初次分離需在培養基中加入動物血液,亞硫酸鈉等以促進生長,在血平板上,28℃培養48小時后,長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邊緣呈花邊樣菌落,這種菌落形態為本菌的特征。在液體培養基中24小時孵育逐漸形成絮狀沉淀,48小時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從菌膜向管底生長出垂狀菌絲,呈鐘乳石狀。
鼠疫桿菌對外界抵抗力強,在寒冷、潮濕的條件下,不易死亡,在-30℃仍能存活,于5~10℃條件下尚能生存。可耐直射日光1~4小時,在干燥咯痰和蚤糞中存活數周,在凍尸中能存活4~5個月,但對一般消毒劑、殺菌劑的抵抗力不強。對鏈霉素、卡那霉素及四環素敏感。
人體對鼠疫桿菌無天然免疫力,容易感染。患過鼠疫病愈者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
鼠疫桿菌的檢驗必須嚴格執行烈性菌管理規則,注意防止氣溶膠感染或防蚤叮咬。動物實驗應有防護設備,實驗用過培養物及器材應及時消毒。取檢材涂片,用甲醇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5~10分鐘,然后進行革氏或美蘭染色,鏡檢觀察鼠疫桿菌的形態特征。將檢材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平板上,龍膽紫血瓊脂平板及厚金格爾(hottinger)瓊脂平板上。28℃孵育48小時后觀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必要時,接種厚金格爾斜面和肉湯,作噬菌體裂解、凝集或沉淀試驗等進一步鑒定。確診第一例鼠疫報告時,須作豚鼠皮下或擦皮接種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