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及為害癥狀:分布于全國各產茶區(qū),但在華北和華東發(fā)生較普遍。此病主要發(fā)生于苗期及成株期,為害根部或根頸部,先是須根腐爛,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后蔓延到側根,腐爛后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滿紫褐色絲狀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顆粒狀茵核小莖基部加厘米硝常被紫紅色的苗絲包圍,質地柔軟;易剝落,根部皮層也易剝落,嚴重時地上部分萎蔫,新梢發(fā)芽減少,病株枯死。
發(fā)生時期及流行條件:一般在高溫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發(fā)病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過度干燥的茶園易發(fā)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隨農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蟲及根部接觸而傳播蔓延,調運帶菌的苗木和土壤時也可進行遠距離傳播,連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選用無菌健苗令發(fā)現病苗及時挖除燒毀,工具用后洗凈,然后對其余健苗用20%的石灰乳液浸l小時,或50%的多菌靈l000倍稀釋液浸根半小時后再種植。 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園注意排水,澇前應挖好排水溝。 前期種過紅薯、馬鈴薯和果樹且曾發(fā)生此病的土地,要用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每667平方米用2.5千克加細土進行拌土消毒,或用福爾馬林30倍稀釋液澆灌土壤,發(fā)病初期用高錳酸鉀或多茵靈1000倍稀釋液澆灌根頸部。
發(fā)生時期及流行條件:一般在高溫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發(fā)病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過度干燥的茶園易發(fā)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隨農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蟲及根部接觸而傳播蔓延,調運帶菌的苗木和土壤時也可進行遠距離傳播,連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選用無菌健苗令發(fā)現病苗及時挖除燒毀,工具用后洗凈,然后對其余健苗用20%的石灰乳液浸l小時,或50%的多菌靈l000倍稀釋液浸根半小時后再種植。 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園注意排水,澇前應挖好排水溝。 前期種過紅薯、馬鈴薯和果樹且曾發(fā)生此病的土地,要用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每667平方米用2.5千克加細土進行拌土消毒,或用福爾馬林30倍稀釋液澆灌土壤,發(fā)病初期用高錳酸鉀或多茵靈1000倍稀釋液澆灌根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