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羽狀復葉,小葉13~27,卵狀披針形世橢圓形,兩面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蝶形花冠,淡黃色或白色。莢果具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干旱,適應性強。分布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
黃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藥。商品黃芪呈圓柱形,略扭曲,長20~60厘米,以條粗長、皺紋少、質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者為好。含香豆素、黃酮類化合物、皂甙及微量葉酸和數種維生素等。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癥。近年來臨床用來治療高血壓和急慢性腎炎。著名的“補中益氣湯”就是黃芪配人參、白術、升麻、柴胡、甘草、當歸、陳皮等組成,對治療脾胃虛弱、四肢倦怠、懶言短氣、中氣下陷有良好效果。黃芪以西北及內蒙產的質是最好,其質量好壞與微量元素硒有很大關系,越是質地好的黃芪,含硒量越高。另種多序巖黃芪的根,商品名“紅芪”,在甘肅應用歷史悠久,并銷廣東、福建及出口。
黃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藥。商品黃芪呈圓柱形,略扭曲,長20~60厘米,以條粗長、皺紋少、質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者為好。含香豆素、黃酮類化合物、皂甙及微量葉酸和數種維生素等。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癥。近年來臨床用來治療高血壓和急慢性腎炎。著名的“補中益氣湯”就是黃芪配人參、白術、升麻、柴胡、甘草、當歸、陳皮等組成,對治療脾胃虛弱、四肢倦怠、懶言短氣、中氣下陷有良好效果。黃芪以西北及內蒙產的質是最好,其質量好壞與微量元素硒有很大關系,越是質地好的黃芪,含硒量越高。另種多序巖黃芪的根,商品名“紅芪”,在甘肅應用歷史悠久,并銷廣東、福建及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