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屬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臨床表現有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等類型。臨床特征為高熱、痛性淋巴結腫大、出血性肺炎、嚴重中毒性敗血癥的病象。 鼠疫多流行于夏秋季,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存在自然疫源地,在6、14、18世紀全世界約1億6千萬人死于鼠疫;1893-1894年鼠疫在我國云南、廣東、香港、廈門、福州、內蒙古等均有流行,日本侵略時,在黑龍江、浙江、江西、湖南造成流行,病死1萬6千多人。解放后,本病在我國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區仍可少量病例,肺鼠疫及敗血性鼠疫病死率高、傳染性強,應高度重視。
臨床表現
1.發病急,寒顫、高熱、全身酸痛,全身中毒癥狀重;局部淋巴結(多為腹股溝)腫脹,劇烈疼痛,且有淋巴結周圍炎及皮下組織水腫,淋巴結可有化膿、破潰,出現被迫性體位。 2.肺型:急驟發病,全身中毒癥狀重;咳嗽、咳血痰、呼吸困難、紫紺,但肺部體征多不明顯;于2-3天內出現心衰、出血、休克。 3.敗血癥型:畏寒、高熱、頭痛、四肢劇痛;全身中毒癥狀重;迅速出現譫妄、昏迷、極度衰竭、出血、鼻衄、嘔血、血尿、血便、休克,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衰。 4.尚有皮膚型、腦型、眼型、腦膜炎型等。
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資料:病前1周內到過流行區,或與笠呋頰呋蚴笠哂薪喲ナ貳?2.臨床資料:發病急,早期呈嚴重毒血癥現象,淋巴結腫痛,咳痰、咳血、呼吸困難,出血現象,休克。 3.血液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多,常達2-3萬/mm3; 4.病原學檢查:淋巴液、膿、痰、血、腦脊液、尸體涂片找到革蘭氏陰性兩端濃染的短桿菌,或細菌培養鼠疫桿菌生長。 5.動物接種獲陽性結果。 6.血清學檢查雙份血清抗體呈4倍增高。 7.免疫學快速診斷:以臨床檢材涂片固定后,加螢光抗體染色鏡檢。 8.PCR檢查:淋巴液、血、腦脊液鼠疫桿菌DNA陽性。
治療原則
1.一般的治療及護理;嚴格的隔離及護理病人,入院時應滅蚤、沐浴、更衣,其排泄物應隨時消毒;醫護人員應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飲食與補液流質飲食,適當補液。 2.病原治療,使用抗生素。 3.局部治療。 4.對癥治療。
用藥原則
1.腺型鼠疫常用磺胺加鏈霉素治療,重癥病例必須與抗生素聯合使用。 2.肺型鼠疫常用鏈霉素或慶大霉素加四環素或氯霉素。 3.對敗血癥型鼠疫鏈霉素加四環素。
輔助檢查
1.對腺型鼠疫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肺型鼠疫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3.對敗血癥型鼠疫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B”為主。
療效評價
1.治愈:腺型鼠疫: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淋巴結炎癥大部吸收,血象恢復正常,淋巴結內容物檢菌3次陰性。肺型鼠疫: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象恢復正常,痰培養6次陰性。 敗血癥鼠疫: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象恢復正常,培養3次陰性。(細菌培養每次間隔3天) 2.好轉: 3.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