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稱為“急性多源性缺血性脈絡膜病變”。本病原發于脈絡膜毛細血管,色素上皮為繼發性受累,病因尚未明確,多認為屬免疫性疾病,可能與病毒為抗原所致的免疫性反應引起全身某些血管,如脈絡膜毛細血管炎癥性阻塞,從而影響了色素上皮的正常的功能。多見于青壯年,雙眼同時或先后發病,偶為單眼,易復發。
臨床表現
1.起病急、視力急劇減退、視物變形。 2.眼底: 急性期見后極部視網膜下散在灰白色扁平鱗狀或圓形的病源,境界模糊,可融合成地圖狀; 病源吸收后,出現病損中央色素增生,外周繞以色素脫失。新舊病源可同時存在。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急性期:造影早期,病源處呈低熒光,晚期強熒光; 恢復期:由于脫色及色素增生而呈斑駁狀熒光(透見熒光及遮蔽熒光相間)
診斷依據
1.起病急,多見于青壯年,多雙眼發病。 2.典型的眼底表現;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可協助診斷。
治療原則
1.病因及全身治療; 2.皮質類固醇聯合抗病毒磺胺類等藥物治療; 3.其他:消炎痛,血管擴張藥及維生素類; 4.中藥。
用藥原則
1.本病急性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和消炎痛口服; 2.如找到病因,應同時進行病因治療; 3.各種維生素和血管擴張藥可選擇配合使用。
療效評價
1.治愈:眼底滲出病源吸收,視力恢復; 2.好轉:眼底滲出病源大部分吸收,視力增進; 3.未愈:眼底滲出源無吸收復發,視力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