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粘膜,正常情況下不易發(fā)病。而口腔念珠菌病常發(fā)生于體弱多病口腔衛(wèi)生不良的嬰幼兒;成人較少見,主要發(fā)生于那些患有諸如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不足,放療及化療期間、T細胞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使口腔菌群平衡失調,導致念珠菌感染而發(fā)病,通常,口腔念珠菌病分為三種類型:1、急性假膜型,2、萎縮型,3、增生型。后者病情較嚴重,屬癌前病變。
臨床表現
1.急性假膜型多見于嬰幼兒,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絨膜,難以剝除,四周充血明顯并有口干、灼熱感。 2.萎縮型多見于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成年人,病損表現為粘膜有彌散性紅斑,舌背乳頭萎縮,舌色鮮紅,伴有口干,灼熱感。 3.增生型較少見,各組年齡均可發(fā)病,病損主要表現為口腔粘膜呈白色斑塊樣增生及角化變病,或呈粉紅色結節(jié)或肉芽腫增生性表現。臨床上亦稱為白色念珠菌白斑損害,具有癌變的傾向。
診斷依據
1.體弱多病病史,或患某些全身性慢性疾病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者。 2.嬰兒發(fā)病有煩燥不安、低熱、拒食表現。 3.病損特征根據不同類型分別表現為白色斑膜或彌散性紅斑或增生性結節(jié)。 4.涂片可見菌絲與芽胞,培養(yǎng)可見白色念珠菌。
治療原則
1.因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藥物所致的應立即停藥,加強營養(yǎng)及口腔護理。 2.保持口腔為堿性環(huán)境。 3.針對病菌使用有效的藥物治療。 4.保守治療不佳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對于病情較輕者用藥選擇以制霉菌素口服+堿性含漱液含漱為主。 2.對于病情較重者采用多種有效藥物聯合應用,如制霉菌素+酮康唑口服,肌注轉移因數,靜脈注射人體白蛋白,中醫(yī)中藥治療等。
輔助檢查
1.對于急性假膜型檢查以標本涂片及培養(yǎng)為主要檢查專案; 2.對于萎縮型和增生型檢查除了涂片及培養(yǎng)檢查外,還應進行組織病理活檢,以排除病損癌變的可能; 3.某些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應考慮全身性因素,除選擇性作特需檢查中的某些專案外,還應根據所患全身病增加檢查專案。
療效評價
1.治愈:病損消失,癥狀消失。 2.好轉:病損范圍縮小,顏色接近正常,癥狀減輕。 3.未愈:病損無改善,癥狀無減輕。